楊叔寶讓餐廳準備的食物以南非特色為主,也有不少肉食,比如扭角林羚肉排、比如大林羚香腸、比如鱷魚排、比如燉豆子等等。
扭角林羚和大林羚都不是國家保護動物,很多養殖場在養殖這些動物,就像是養豬養牛養羊一樣,這些肉食在南非不是很常見,但可以食用。
只要不是偷獵的動物就能吃,楊叔寶和梅林站長都不是死板的人。
另外還有一小盆德班雞肉咖哩,這是誇省的特色美食,不過楊叔寶吃過,覺得味道也一般,他這次用了保護區出產的珍珠雞為原料,應該味道能更好一些。
經過小一年的養殖,保護區終於可以出產家禽和家畜了。
南非不以美食文明,整個非洲沒有美食文化,來到這片大陸人們的最大希望是吃進嘴裡的食物乾乾淨淨,能做到這點便已經足以。
不過南非盛產葡萄酒,梅林站長帶來了一箱四瓶葡萄酒,楊叔寶不知道這是什麼牌子,反正麥森看到後下意識吐了吐舌頭。
趁著麥森幫忙煎肉,他悄悄問道:“這葡萄酒貴嗎?”
麥森低聲道:“這一箱十幾萬,你說呢?”
楊叔寶撇撇嘴,真是浪費,有這錢不捐給保護區?
麥森煎的肉是角馬肉,味道不怎麼樣,其實包括大林羚和扭角林羚等在內的草原野獸的滋味都不怎麼樣,楊叔寶覺得這些動物的肉沒有精心培育出來的品種牛羊肉好吃。
這點很正常,經過幾千年的人工選育,現在能流傳開來的豬牛羊品種都更適合人的口味,另有伊比利亞黑豬、曰本和牛等優秀品種,它們的肉質是任何野生動物比不上的。
不過來南非就圖吃個特色,這些野獸就是特色了。
一片片角馬肉煎熟送上來,這個可不能像牛排一樣三成熟五成熟,它的肉質很粗糙很堅硬,必須得煎熟才能更好的消化。
一行人紛紛動餐刀,他們切下肉塞進嘴裡咀嚼了一陣忍不住苦笑。
楊叔寶吃大林羚香腸,這東西很像他西北同學帶過的馬肉香腸,同樣有些粗糙,只能湊活著吃,比起他們老家過年灌的豬肉香腸差遠了。
德班雞肉咖哩總算涼了下來,他示意說道:“嚐嚐雞肉吧,這雞是我自己養的,我想味道還不錯,因為這是珍珠雞。”
一班人吃肉已經吃的滿心絕望了,聽了這話他們只當是客套,沒人當真。
彼得斯是帶隊老大,他得給楊叔寶面子,於是親自起來給自己咬了一碗雞肉咖哩示意:“這雞肉看起來很棒,看這色澤、看這肌纖維的線條,很棒。”
嘴裡誇讚著他卻不往嘴裡吃,剛才吃進去的那些肉給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如果楊叔寶說這是普通的雞,那他們還能熱衷一些,北歐還是挺熱衷於吃雞的。
可是楊叔寶說這是珍珠雞,珍珠雞是什麼玩意兒?他們對此好無瞭解,聽名字下意識分入了野禽組。而野獸的肉已經給他們帶來深刻印象了,恨屋及烏,他們自然對野禽肉不報以希望。
楊叔寶自己舀了一碗嚐了嚐,他覺得這雞肉會很好,因為他平時吃過燉珍珠雞,反正那味道很好,特別是雞湯鮮美可口。
他咬了一口雞肉,肉質很嬌嫩,一口下去軟軟的雞肉進入口中。
這雞肉保留著珍珠雞的鮮美,還吸收了咖哩汁,這樣吃起來肉汁和咖哩汁同時流入了味蕾上,味道很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