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的東方行軍蟻可以成為保護區的食蟻獸們的食物首選,楊叔寶檢視了一下關於這種螞蟻的資料,它們在中國東南地區確實比較常見。
像農村地區可以在菜地發現它們蹤影,它們有時候會啃蘿蔔、啃紅薯、啃土豆,要是碰到夏季種植西瓜,那能有西瓜吃就更開心了。
南非當地肯定沒有東方行軍蟻,但是這裡也有一種繁殖能力強大的行軍蟻,名字叫矛蟻。
楊叔寶研究了兩種行軍蟻后,發現它們跟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很像。
比如東方行軍蟻跟中國人一樣,食物中素食佔比很高;而矛蟻則跟非洲土著們一樣,它們嘴巴很叼,只吃葷!
這樣引進矛蟻就不太靠譜了,這玩意兒特別喜歡攻打白蟻,白蟻行動遲緩、肉多老實,除了腦袋硬點之外沒有其他用於抵禦矛蟻入侵的手段。
所以一旦矛蟻盯上了白蟻窩,那這窩白蟻就完蛋了,它們完全不是對手,雖然腦袋硬一點,可矛蟻牙口好,嘎嘣嘎嘣嚼著就當吃鍋巴了。
此外它們還喜歡搞別的昆蟲的窩,兇悍如胡蜂也不是它們對手,胡蜂、殺人蜂對付別的動物甚至對付人類都很有一套,但就是搞不定矛蟻。
拿胡蜂來說,它們有蜇針,矛蟻也有。
它們能咬,矛蟻也能。
它們能飛,這個矛蟻不能,但它們能在窩邊上等著,除非胡蜂一直飛在天上不回到巢穴,否則回來就要捱打。
矛蟻數量太多,它們從來不單挑只群毆,面對胡蜂喜歡幾百個毆一個。
胡蜂在它們面前束手無策,反正一旦落到矛蟻群裡就別想再飛起來。
前後研究一通,就東方行軍蟻最適合引進保護區了。
而且他又諮詢了一通,這種螞蟻可以引進南非。
這是楊叔寶最擔心的,一般來說昆蟲的地域性侵襲能力最強大,很容易造成物種入侵,結果南非竟然允許東方行軍蟻進入。
答案很簡單:東方行軍蟻戰鬥力不行,一旦發現有地方出現了東方行軍蟻氾濫問題,只要弄兩個矛蟻蟻后過去就行,用不了一兩個月,土著就能完成對外來入侵物種的消滅工作。
這點跟非洲土著人正好相反,土著們面對其他大洲的入侵者沒有反手之力,只能被販賣出去當奴隸。
楊叔寶聯絡了一家專門的昆蟲繁育中心,購買了二十個東方行軍蟻族群。
這種螞蟻族群帶著蟻后、工蟻、兵蟻和雄蟻,不過利用激素限制了數量,只要食物充沛,蟻后會迅速的擴大族群。
整個四月和五月,他都在沉迷於昆蟲養殖和研究中,別的不說,倒是學問大漲。
五月份的時候南非開始冷了起來,秋季進入末梢,誇省的冬天要來臨了。
這時候保護區來了個客人:
獅身人面像。
桑人在保護區門口有商店,每天早上來上班、傍晚下班,他們會在遊客准許入園時間之前到來,來了後會收拾一下保護區門口的衛生,算是幫老楊一個小忙。
結果今天桑人到來後看到了這裡放置的獅身人面像,他們沒有上過學更沒有出過國,不知道獅身人面像這個北非的文化符號,看到這麼個金燦燦的金屬像,幾個人以為是老楊新弄來的神像。
於是他們便跪下拜了起來。
管他什麼神,多拜拜總歸是好的。
後面有旅行團來了,看見桑人跪拜獅身人面像,遊客們很奇怪:“南非的桑人怎麼會拜北非埃及人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