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港島、在廣州、在尚海,在燕京,在蜀都。全國五大電影票倉。
《英雄》劇組也分為了五撥人,分別在這五個地區進行著宣傳路演。李連杰、甄子丹、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這五人天各一方,但是此時的表情都非常一致。
目瞪口呆!原本他們對於這一次線上直播訪談,一半是配合電影宣傳,一半是因為回饋他們的粉絲。
這段時間,他們也看了不少他們的貼吧粉絲,受到不少觸動。可現在呢?
百萬人線上,這種場面他們何曾見過。面對最隆重的記者招待會,頂多也就是幾百人,拿著長槍短炮。
再隆重一點,就是電影節。可是,這也沒法和現在相提並論啊!他們現在可是透過網路,面對著百萬線上網民。
這種前所未有的體驗,直接提高了他們對於這場訪談的看重程度。已經有經紀人站在這些明星的身邊,激動地渾身發抖。
“前所未有,前所未有啊!”
“這一定會載入娛樂圈史冊,明天必然會被無數媒體進行報道。”這得虧是開發出了這個臨時訪談框。
不然蓋樓,起碼都幾萬層了。梁靜也有些吃驚看著瘋狂重新整理的電腦介面。
甚至於她想要從中挑選一個有趣的問題,眼睛都跟不上重新整理的速度。不過,貼吧這邊也早有準備。
除了早就準備好的問題之外,還安排了專員進行提取聊天框中的有價值有話題度的問題,同步發到梁靜面前。
稍稍鎮定了一下,梁靜笑問道:“貼吧的使用者非常熱情,張導你好,有一條來自網友·靜若成佛的問題想要問你。”網友·靜若成佛:“《英雄》的投資高達三千萬美元,這是史無前例的大投資,張導您在開拍的時候想過《英雄》可能拍砸了或者票房滑鐵盧嗎?”張毅謀:“對於一名導演來說,一部電影拍沒拍砸,在拍攝的過程中他心裡其實是有數的。像《英雄》投資這麼高的電影,我覺得成功與否的標準,並不在那些亂七八糟的評論上,而是在票房。貼吧上的一位網友
“安依山”有一句話說的很好,《英雄》是一部商業大片,那麼檢驗它的標準自然是票房。
現在《英雄》的票房已經過了一個億,而且在上映之前,英雄光是賣發行權,就已經將成本都收了回來。
所以現如今來看,《英雄》的商業化運作第一步已經成功,現在就要看接下來在全球市場上的票房表現。”張毅謀的回答平靜之下,透露著對於自己的絕對自信。
國內票房之戰還沒有落下帷幕,現如今已經放眼全球市場。可見其野心!
貼吧上隨著張毅謀的回答出現在訪談框的左邊介面,一瞬間,右邊的聊天框就瘋狂的刷起了屏。
【霸氣,管他什麼媒體亂七八糟的言論呢,電影好不好看,觀眾知道,票房會告訴所有人!
】【哈哈,亂七八糟的評論,看樣子老謀子也是受到了影響啊,不知道老謀是怎麼看那些評論的呢?
】【還能怎麼看,當然是無視了,票房不正在啪啪打臉嗎?】此刻,安逸平靜的看著貼吧上的熱鬧場面。
將工作人員叫過來,在問答紙板上,加入了一個新的問題。梁靜看到問題,嘴角微微勾起:“剛剛有網友評論,想問問張導,您對於網上的那些‘亂七八糟’的評論怎麼看?”張毅謀灑然一笑:“不怎麼看,因為沒什麼值得看的內容。”
“哦,為什麼這麼說?”張毅謀:“目前針對國內電影的評論,沒有形成一種完善的影評體系,甚至於坦率的說,中國就沒有有力量,有權威的影評隊伍!我印象中,國內只有在八十年代的時候,有電影教師、影協、電影圈內的人,短暫的形成了這種隊伍,在雜誌報紙上發表過針對電影的評論,那些評論作為導演來說,我覺得是有益的,是能夠引起我的思考的。”
“但是現在發表影評的是什麼人?都是掌握話語權的報紙媒體。”
“這些媒體的記者,往往都是大學畢業之後參加工作沒幾年,當然也有一些所謂的圈內人士,但是他們因為報紙的商業需求,個人的喜好還有一些外部因素,發出來的文章亂七八糟什麼都有,大部分都是,主題先行,拿過一個作品,不談內容,就是先大談思想、文化、意義。我不明白,老百姓看個電影,要什麼意義?這樣豈不是和大眾越來越遠?”
“這些評論我都有看過,但是大部分都是付之一笑。”
“與之相比,我更喜歡貼吧上對於《英雄》的評論,貼吧上有使用者評論說,我將觀眾重新帶進了電影院,英雄開啟了商業大片時代。由衷而言,對於一個導演來說,我覺得要振興中國電影,吸引觀眾進電影院,就必須先把故事講好,這是一個導演最基礎的東西,而不是在那裡空談什麼思想、文化、意義。”【臥槽,這是張毅謀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