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嬴政愣了下,不動聲色地看向趙昊。
卻見趙昊也一臉懵逼。
只聽姚賈一本正經的道:“當年趙國發生大旱,趙王派人賑災,結果錢糧都被貪官汙吏私自挪用了,致使百姓民不聊生,才讓我秦軍有機可乘,前車之鑑,不得不謹慎!”
聞言,嬴政眯了眯眼睛,沒有發表意見,轉頭看向王綰:
“老丞相為何一言不發?”
“這”
王綰的注意力都在趙昊的身上,忽聽嬴政詢問,不由微微一愣,旋即拱手答道:“回陛下,老臣覺得諸位大臣都有理,還請陛下決斷。”
“.”
嬴政面色一沉,剛想呵斥王綰,忽又想起什麼似的,淡淡道:“諸位愛卿都是博學多才之人,想必都讀過不少書,朕想問問爾等,可聽過以工代賑?”
“嗯?”
眾人愣住,不禁滿臉疑惑。
嬴政嘴角微微上揚,再次看向趙昊。
趙昊別過頭去,不與他對視,心裡暗罵了一個字:“草。”
“咳!”
嬴政輕咳一聲,志得意滿的再次詢問:
“那諸位愛卿可聽過‘刻舟求劍’的故事?”
“刻舟求劍?”
眾人再次愣住,少頃,臉色大變。
這‘刻舟求劍’的故事,出自《呂氏春秋》。
乃呂不韋召集門客編撰而成,李斯也曾編撰過。
自呂不韋死後,這《呂氏春秋》便成了嬴政的禁忌。
如今嬴政提起《呂氏春秋》裡的故事,莫非在敲打李斯?
就在眾人胡思亂想,李斯頭皮發麻的時候,嬴政又接著說:
“治國之道,在於賢明之士創法立制,庸碌之輩因循守舊,我大秦土地貧瘠,民風彪悍,所以法制嚴明,才能正視聽;
但如今,我大秦已然統一了六國,坐擁六國富庶之地,還要遵循舊制,豈不是與那楚人‘刻舟求劍’無異?”
“那依陛下所言,賑災難道就不是遵循舊制嗎?”
李斯疑惑道。
嬴政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自然不是。
朕遵循的舊制,與你們熟悉的舊制不同!”
“敢問陛下,有何不同?”
姚賈忍不住追問道。
嬴政笑了笑,沒有回答,轉而看向李斯:“李廷尉可讀過《晏子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