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七十八章人盡其用

昭陽殿!

裴世矩正俯身趴在地圖上,手持狼毫為皇帝圈出一個個工程所在,一邊圈畫一邊為皇帝講解:

“陛下請看,這一倉修建在洛陽城北七里處,倉城囊括周圍十里,穿三百窖,修建之後將對我朝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不僅是洛陽的糧倉,對於關東和關中之漕運的中樞樞紐作用,淮南淮北、河南河北之糧今後將先透過水陸通道運載至此,然後由此地陸運至陝州,循河、渭入關中、隴右…”

“這一倉,位於今陝西華陰縣東北三十五里渭河入黃河口處,在潼關左近。將來關東漕米運入關中須先集於此地,其地位重要,會是關中最大之糧倉…”

“此倉,位於衛州黎陽,在大伾山以北,西瀕永濟渠,東臨黃河,水運頗便,從河北地區徵調而來之租米,均可以先集中於此,然後再從黃河運往洛陽。我朝用兵北方時,可使江淮運來之米糧軍需,先儲集於此,如此,可使得我軍物資調集的速度大大增加,成本卻大為降低…”

……

裴世矩繪聲繪色的講述,皇帝與太子就在邊上看。

高緯沒什麼想問的,這些戰略地點選擇的位置和他印象中大抵相同。

太子高珩倒是興致勃勃,每到裴世矩介紹完,便要他說明一下為什麼要在此處建倉,周圍有什麼地利優勢,糧倉的容量有多大,大致可以供給多少人,樁樁件件都問的很清楚。

好在裴世矩事前做足了功課,講解得也很細緻,當被聞到為什麼各處官倉排布如此多而雜亂的時候,裴世矩先是望了一下皇帝的臉色,然後解釋道:

“好教殿下知曉,臣等這樣做是為將來計,我朝修建運河已近十年之久,這些官倉正是依託運河才能存在的,而運河又是憑藉各地天然的水利而存在的,各地地勢、氣象不同,在流水量,含沙量以及河床特性等,都存在一些差異。

“要從淮河、長江流域將糧米運往關中、洛陽抑或是鄴城,都不可能靠同一艘船一次運到,而需要有適應不同河段水性之水工分段來運送,故此,我們便計劃在運河沿線之樞紐地區,修築大量巨型糧倉用於儲蓄中轉,而後視情況,運載到不同的地方去…

“殿下請看,譬如此地…”裴世矩再度俯身在洛陽至陝州一線劃了一道,“此地運輸條件便較為複雜,所以我們計劃在這一線,沿途再增設三個官倉,加強此段之運輸。”

“殿下再看,這些運河與官倉一旦修成,向北,可以把糧秣運輸到晉陽、黎陽,向南可以支援南陽、江陵,向西可以直接支援關中、隴右。

“尤其是關中,土壤雖然肥沃,但地狹人多,生產量往往不能供給駐軍和百姓的需要,而產糧豐富的地區,卻集中在黃河下游、河北平原、河南沃壤還有江淮流域,千里迢迢運糧至關中,實在是耗費巨大,但關中又是天下鎖鑰,不能不保,建倉儲糧實在是重中之重。”

高緯也頷首,又命裴世矩講解一下洛陽的近況,裴世矩卻推脫道:

“好教陛下知曉,臣一門心思只撲在監督運河和官倉的修建上,對於築城的具體事宜臣卻是不懂。”

高緯奇道:“現在是誰在負責洛陽的重修?”

“還是楊素在盯著,不過具體事宜卻另有人替他參劃。

“此人名為宇文愷,為宇文貴之子,小關一戰被楊素所俘,楊素欣其才,命其為幕僚,不瞞陛下說,此人雖出身將門,卻博學多才,尤擅築城、興修水利等事宜,臣光看圖紙便可以想象,洛陽若經他擴建,其雄壯綺麗不會在鄴都之下!”

高緯先是一怔,而後摸著太子的頭頂,深深嘆惋,道:

“偽周人才何其多也,虧得為父早年奮發,窮大齊之國力擊敗周國,使關中歸我所有,不然讓宇文氏得那麼多良臣輔佐再與朕爭鋒,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我知你近來頗喜閱漢高祖故事,可知漢高祖得蕭何、張良輔佐而有天下?你將來為君治政,定要學漢高祖的人盡其用。”

高珩仰面望了父親高大的身影一眼,而後重重點頭。

由於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app 閱讀最新章節。

新為你提供最快的北齊帝業更新,第三百七十八章人盡其用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