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趙桓看著种師道的眼神都變了,感情大宋朝臣誇起人來,都是這麼會誇的嗎?
“我大宋富裕,不禁商貿,所以商貿發達,歲收過億貫,這還是缺少燕雲十六州之地的時候,要是奪回燕雲,這歲收還能增加一些。”
“打仗是要很多錢,前朝漢唐,都吃了商貿不發達的虧,打仗沒錢,只靠依靠枝葉繁茂。咱大宋卻多了些書卷氣,少了英氣蓬勃的時候,但也有了枝幹繁茂。”种師道非常感慨的說道。
他奔波這數千裡,從秦鳳路來到這汴京城,消耗了他最後的一些生機,雖然,還能支援些許時日,可是他可能看不到那個時候了。
垂垂老矣也。
“官家,人都到了,總計十人。”李綱匆匆回來,拖著幾個軍器監丞。
趙桓掃了一圈,絕大多數的人的忠誠度,都在他的接受範圍之內,對大宋的忠誠度超過了90分。已經十分合格。
只不過其中一個人,讓他眼睛一眯。
【人物介紹:劉益:字益之,以字行,京師人,數學家。元豐三年時,年近十五歲的他,完成了一部《論古根源》,提出了二次方程的求根法,用到了增乘開方法,系統的使用了正數、負數、整數、小數的相關概念,同樣將增乘開方法推行為一般任意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
【北宋共《孫子》、《五曹》、《九章》、《海島》、《張邱建》、《夏侯陽》、《周髀》、《五經算》、《綴術》、《緝古》、《記遺》、《三等數》共計十二本數學教材,共學習十四年,方可參加算學科舉。】
【中國講究和合性,外國人講究分別性,在朱程理學出現,在八股取士之後,數學與科學才變成了奇技淫巧,匠人變成下九流。再無人研習數學與科學,再無人探索天地之奧秘,嗟乎哀哉!】
趙桓看著劉益發呆,感情自己來到的大宋,是數學家與科學還能登上大雅之堂的最後輝煌色時刻嗎?
“官家,此人不妥?”李綱愣愣的問道。
這人是自己的好友,在軍器監幫忙,也僅僅是幫他設計點東西。
此人不愛仕途,喜歡畫畫,尤為擅長,魚蟲鳥獸。
還曾經幫助太上皇趙佶畫過一段時間的畫,現在賦閒在家,自己是特聘過來,幫自己計算武器射程等數理之事,他是進士科,並非算學博士。
趙桓搖了搖頭說道:“沒有不妥,只是此人,可研究一下這本《幾何原本》和《同文算指》,同樣大宋絕密之物。培養下歸納總結的數學思想,或許會有很多很多收穫?”
兩本書的價值一共才1點成就積分,而趙桓那本機械原理,卻高達5分之巨!
劉益現在同樣四十多歲,如果不是李綱不斷的央求,他斷斷不會參與到這趙宋的任何事中,對於大宋朝堂他早已絕望了。
他接過兩本書的時候,還略微不屑。這小家子氣的趙家能有什麼好東西?
等到他翻了兩下之後,直接找了個凳子,坐了下來,細細研讀起來。
差臨門一腳踹進微積分大門的劉益,可能會從兩本書上得到不同的答案,也可能從兩本書上一無所獲。
趙桓看了看其他人說道:“你們要研習的《機械理論》一書,切記不可外傳。李綱,你負責盯著他們。”
九十點的忠誠度,掉落到賣國的0點,怕是要很久了。
大概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吧,這李綱蠻周圍的人忠誠度蠻高的,不錯,給他點個贊。
李綱點頭稱是,他本來就是個文官,對這些機械並不是太過熱愛,相比較之下,他更喜歡匡扶天下。
剩餘這九人,乃是此中好手。但是耳聞目染自己對機械的興趣也已然變成了本能。
“等研習完,彙編一本教學用書來,等到金兵退去,匠作這塊必須要抓起來,省的被人金兵用鐵浮屠和柺子馬打的出不了門,丟人丟到大漠去。”
趙桓發現自己來到這個時間點,還是有很多事可以做,比如讓數學和機械系統化,成為科舉的一門專案。
科學啊!是第一生產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