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門騎著高頭大馬,穿著獵獵勁服,耀武揚威的走過了御街,走到了大宋皇宮之前。
所有的皇宮都是坐北朝南,南邊正門為宣德門,宣德門城頭五鳳樓的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城頭上是明黃色的親從官,程褚領著一千五百名親從官,嚴陣以待。
“開啟宣德門。我等要進宮面見太后,朝見新天子。”為首的是向宗良之子,向經,現任安肅軍經略使。
其父親向宗良,歷任秀州刺史、利州觀察使、昭信軍留後,奉國、清海、鎮東、武寧、寧海軍節度使,永嘉郡王,開府儀同三司。死後贈少保。
程褚臉色難看,他們要進宮,居然連武器都不下,這是絕對不被允許的!
“床子弩!上弦!”程褚大聲喊道。
“向經略,咱們還是把武器下了吧。”這是保定軍觀察使,王平。
其祖父乃是北宋王超,乃是建雄軍節度使,這王超在澶淵之盟之中,擁兵十萬與定州,看著宋真宗在澶州打生打死,絲毫沒有援助的意思。
當時,遼軍主力繞過了定州,在澶州打的死去活來,王超若是能夠背後給個背刺,那遼聖宗差不多,也得得個驢車皇帝的諡號不可。
可惜王超懶得動,看著大宋和遼國血戰,自己在後面看熱鬧。
這北夷南下,河北東西兩路上的七大軍路,按兵不動,不是靖康年間這一次,而是傳統。
東陵虎,西陵象,滹沱河上好石羊。
這句民謠其實就是在罵東陵的王家,西陵的向家,就是滹沱河上的石頭羊,動都不動。
“放下放下。”向經不耐煩的喊道。自己還有正事要辦,怎麼能在宮門口滯留?
吉時已經臨近,若是錯過了皇后,不,太后稱制的時辰,誰能負責?
朱太后臨朝稱制,皇太子登基稱帝,那個在河東路打仗的皇帝,就沒了正統的名分。
將門這頭兒,是一國之力,打一個偏安的偽·皇帝,不要太簡單。
將門將十四萬兵馬擺在城外,正式成為了汴京最強的軍事實力,而這次進入汴京的約有千餘人,皆為八將門的後人。
他們這次來,就是讓大宋的皇位傳承,重新回到正統!
向經在宮城衛戍的盤查下,徹底確認了沒有攜帶兵器,才走進了大慶殿。
“臣等拜見太后,太子殿下。”進殿的約有三百人,將朝中的文武官的人都擠到了大慶殿的角落裡。
人擠人的大慶殿,摩肩接踵讓人下不去腳,還要給為首的八門話事人讓出地方來。
“起身說話吧。”向經抬頭看了一眼,笑了。
這朱璉皇后果然是個識抬舉的人,他本來還想,若是朱璉皇后不識抬舉,那就讓新帝登基,自己輔國就是。
只見朱璉皇后換好了冕服,著皇帝的晁天冠,從珠簾之後,走到了龍椅之上,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啊!
“陛下戰死於河東路,國不可一日無君,該舉行稱制大典了,祭社稷與神明,以安天下百姓之心。”向經帶頭喊道。
“國不可一日無君。請太后臨朝。”朝臣們看說起了正事,趕忙附和著。
朱璉點頭,說道:“稱制、登基之典禮,不可一日舉行。否則失天下社稷傳承之莊重,今日吾已然臨朝,稱制大典今日舉行,登基之事,明日再辦,不知道向經略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