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老弟?你是濟南瑞麟齋的馮錦飛馮掌櫃?”
“路大哥?”馮錦飛終於看清楚了。這是當初在濟南古玩行的朋友,集古閣的路明大哥,兩人都還是夥計時就處的不錯。
“路大哥你這是?”
“一言難盡呀!走,找地方敘敘。”
原來路明當初在濟南的東家不願舔墩勾子,就帶著路明南逃了。卻不料路上被土匪劫了,東家失了財,兒子也在反抗土匪時丟了命,小妾被禍害了,鬱結的沒熬過來。路明帶著東家的書信來到武漢總算是找到一份活兒,還是老本行。
“馮老弟,你家不是有個哥哥做軍官了嗎?怎麼沒帶著你?有軍屬的身份在這世道好混呀。”
“他們被打散了,我也不知道我哥他們現在在哪。”馮錦飛在行裡幹活,不提家人。這也是江湖規矩,他雖然做的不是師門行當,但規矩都傳承了。即便是路明也是碰到過豪哥和大哥去過他店裡才知道的。
“到我現在的東家那裡幹吧,你老弟的手藝不怕不出頭。東家現在的生意就靠他一個人撐著,你也知道老哥我就是個半拉子水平。”
馮錦飛沒推辭,他本來就正為這事兒愁,有怎麼個機會再合適不過了。
聚雅軒,常規的古玩鋪子名稱。棠梨木雕招牌,遒勁有力的字露著鋒芒。一般古玩店的招牌字跡偏向圓潤,這東家有意思。
進門兩開間的大堂,多寶格式的展覽櫃貼著三面牆,差不多到屋頂了,都用玻璃罩著。正面的展覽櫃前擺放一溜櫃檯,右側有一門,裡面應該是待客室,談貴重物件交易的地兒。武漢畢竟是大碼頭,這古玩鋪子的佈置要比濟南新潮多了。
看這東家應該有五六十歲,這行獨有的儒雅氣息很濃,堂堂正正的樣貌,五官潔淨分明,乍一見如浴春風,只是眼神裡略帶憂色。馮錦飛示禮,不亢不卑。
“聽路先生說了,小哥做過這行?”
“做過七八年,從夥計做到二掌櫃。”
“那按行規,這幾樣您給掌掌眼。”
馮錦飛知道東家選掌櫃和夥計都是這套流程,他早經過多少次了,也沒退讓。該備的傢伙什都備著,該上手就上手。雖然自己對這行還算過的去,也沒敢掉以輕心。十幾分鍾過後,馮錦飛挨個說了這幾個物件。
就怎麼留下了,按照二掌櫃的活兒給安排的。大體就是東家不在時看好鋪子。
東家姓苗,兩子一女。本來倆兒子都讀了書,也都懂行。不管是子承父業還是另謀他就,都該有不錯的前程。可兩個兒子都有憂國憂民的覺悟,國難當頭不願偷生,哥倆先後去了軍營。而如今,別說是回家看看,就是連報個平安都難了。
大兒子早些年進了廣州黃埔軍校,前年回來一次,還自己題了店鋪的門牌,讓他爹給換上。說是在這世道就是文化也該有浩然正氣。馮錦飛覺得這是殺氣,你一個古玩店弄怎麼個帶殺氣的牌匾好玩嗎?這不,那邊盧溝橋還沒怎麼呢,小兒子就又出征了,要去追隨大哥,殺敵逐寇,護我中華。
馮錦飛都擔心每天看著這牌匾會不會自己也滿腦子充血跑去當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