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九七章 風漸起時 風驟停時(上)

活下來了,似乎還應對從容,是件好事,但這件事情,也確實已經走到了家人的心理底線上。父親讓初一姐過來處理,自己讓大家看個笑話,這還算是吃杯敬酒的行為,可若是敬酒不吃,等到真吃罰酒的時候,那就會相當難受了,譬如讓母親過來跟他哭一場,或者跟幾個弟弟妹妹造謠“你們的二哥要把自己作死了”,弄得幾個小朋友嚎啕不止——以父親的心狠手黑,加上自己那得了父親真傳的大哥,不是做不出來這種事。

也是因此,稍作試探後,他還是爽爽快快地接下了這件事。照顧一個背後受傷的蠢女人固然有些失了英雄氣概,但自己能屈能伸、不拘小節、氣死狼狽為奸的哥哥嫂嫂。如此想想,私下裡苦中作樂地為自己喝彩一番。

對於病房裡照顧人這件事,寧忌並沒有多少的潔癖或是心理障礙。戰地醫療常年都見慣了各種斷手斷腳、腸子內臟,眾多戰士生活無法自理時,就近的照看自然也做過多次,煎藥餵飯、跑腿擦身、處理便溺……也是因此,雖然初一姐說起這件事時一副賊兮兮看熱鬧的模樣,但這類事情對於寧忌本人來說,實在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當然,真到上手時,多少還會出現一些與戰場上不同的事情。

對方特別討厭他,或者說是害怕他,讓他感覺很不高興。

似乎在那天晚上的事情過後,小賤狗將自己當成了窮兇極惡的大壞人看待。每次自己過去時,對方都畏畏縮縮的,若非背後受傷只能直挺挺地趴著,說不定要在被子裡縮成一隻鵪鶉,而她說話的聲音也與平日——自己偷窺她的時候——全不一樣。寧忌雖然年紀小,但對於這樣的反應,還是能夠分辨清楚的。

開什麼玩笑?我是壞人?我有什麼可怕的!

你們才是壞人好不好!你跟聞壽賓那條老賤狗是跑到西南來搗亂、做壞事的!你們在那個破院子裡住著,整天說那些壞蛋才說的話!我長得這麼正派,哪裡像壞人了!

何況前幾天在那院子裡,我還救了你一命!

對於這分不清好歹、忘恩負義的小賤狗,寧忌心中有些生氣。但他也是要面子的,口頭上不屑於說些什麼——沒什麼可說,自己偷窺她的各種事情,當然不可能做出坦白,因此說起來,自己跟小賤狗不過是萍水相逢罷了,過去並不認識。

如此這般,小賤狗不給他好臉色,他便也懶得給小賤狗好臉。原本考慮到對方身體不便,還曾經想過要不要給她餵飯,扶她上廁所之類的事情,但既然氣氛不算融洽,考慮過之後也就無所謂了,畢竟就傷勢來說其實不重,並不是全然下不得床,自己跟她男女有別,哥哥嫂子又狼狽為奸地等著看笑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當然,待到她二十六這天在走廊上摔一跤,寧忌心中又多少覺得有些內疚。主要她摔得有些狼狽,胸都撞扁了,他看得想笑。這種想笑的衝動讓他覺得並非正人君子所為,此後才拜託衛生院的顧大媽每日照看她上一次茅廁。初一姐雖然說了讓他自行照顧對方,但這類特殊事情,想來也不至於太過計較。

至於有顧大媽扶著上茅房後對方吃得又多了幾分的事情,寧忌隨後也反應過來,大概明白了理由,心道女人就是矯情,醫者父母心的道理都不懂。

離開了比武大會,成都的喧囂熱鬧,距他似乎更加遙遠了幾分。他倒並不在意,這次在成都已經收穫了許多東西,經歷了那樣刺激的廝殺,行走天下是往後的事情,眼下不必多做考慮了,甚至於二十七這天烏鴉嘴姚舒斌過來找他吃火鍋時,說起城內各方的動靜、一幫大儒書生的內訌、比武大會上出現的高手、乃至於各個軍隊中精銳的雲集,寧忌都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樣。

“哼,我早就看過了。”

“哦?怎麼看的?”姚舒斌滿臉好奇。

“不告訴你。”

****************

時間走過七月下旬,又是幾番雲起雲聚。

七月二十的混亂過後,關於閱兵的話題正式的浮上臺面,華夏軍開始在城內放出閱兵觀禮的請柬,不僅僅是城內原本就擁護華夏軍的眾人得到了請帖,甚至於此時居於城內的各方大儒、名士,也都得到了正式的邀請。

為著當日去與不去的話題,城內的儒生們進行了幾日的爭辯。未曾收到請柬的人們對其大肆批駁,也有收到了請柬的儒生號召眾人不去捧場,但亦有許多人說著,既然來到成都,便是要見證所有的事情,往後即便要撰文批駁,人在現場也能說得更加可信一些,若打定了主義不參與,先前又何必來成都這一趟呢?

眾人在報紙上又是一番爭論,熱鬧非凡。

……

天色似有些陰沉,又或許是因為過於繁茂的樹葉遮擋了太過的光芒。

名叫襄武會館的客棧院落當中,楊鐵淮正襟危坐,看著新聞紙上的文章,微微有些出神。遠處的空氣中似乎有罵聲傳來,過得一陣,只聽嘭的一聲響起,不知是誰從院落外頭擲進來了石頭,街頭便傳來了相互叫罵的聲音。

他的大弟子陳實光坐在書桌的對面,也聽到了這陣響動,目光望著桌上的請柬與書桌那邊的老師,沉聲說道:“黑旗卑鄙無恥、借刀殺人,令人齒冷。但學生以為,天道昭昭,必不會使如此惡人得勢,老師只需暫避其纓,先離了成都,事情總會慢慢找到轉機。”

楊鐵淮目光平靜地望了這大弟子一眼,沒有說話。

來到成都之後,他是性情最為火爆的大儒之一,初時在新聞紙上撰文怒罵,駁斥華夏軍的各種行為,到得去街頭與人辯論,遭人用石頭打了腦袋之後,這些行為便更加激進了。為著七月二十的動亂,他私下裡串聯,出力甚多,可真到暴亂髮動的那一刻,華夏軍直接送來了信函警告,他猶豫一晚,最終也沒能下了動手的決心。到得如今,已經被城內眾儒生抬出來,成了罵得最多的一人了。

到得這個時候,清者自清的道理,其實已經行不通。越是事件失敗,參與者們越需要找出一個背鍋的人來,至於這口鍋具體是誰的,已經不重要了,畢竟如果沒有這個人,愚夫愚婦們該如何諒解自己呢?

他額頭上的傷已經好了,取了繃帶後,留下了難看的痂,老人嚴肅的臉與那難看的痂相互襯托,每次出現在人前,都顯出怪異的氣勢來。旁人或許會在心中嗤笑,他也知道旁人會在心中嗤笑,但因為這知道,他臉上的神情便愈發的倔強與硬朗起來,這硬朗也與血痂相互襯托著,顯出旁人知道他也知道的對峙神態來。

“……為師心中有數。”

過得許久,他才說出這句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