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勝傳媒的高速發展,帶來的就是無良老闆的快樂數錢。
過去這段時間雖然瘋狂拍片,但其實易勝傳媒沒花多少錢。
李城那邊七部院線是投資人的錢,和兩家小影視公司的合作也是如此,總計九部院線都是投資人出的,自家就是出點現成資源。後面的影視合作也基本上勞務輸出為主,哪怕簽了票房分成協議也會拿部分現金,屬於只賺不貼的。
只有本部網大是自己出資,單部投資除鬼特效外,平均成本也就三四百萬,基本都可以按千萬級別算。連續九部網大出爐,接著就是不斷往迅捷平臺送,連迅捷平臺都有些懵逼。
我這邊超英十五部都還沒放完呢,你這送片也送的太快了吧。
再看片子質量,操,這質量果然是一如往常的穩。
精細不足,但肯定是大場面大特效,大家都是熟練工,一切都按標準規模來,拍電影愣是做成了美工展示,藝術是不存在的,內涵是沒有的,看過是就忘的。
當年好萊塢就被抨擊為流水線產品,現在李閒雲比他們還流水線。
因為是流水線模式生產,你基本別指望這些片子有什麼亮眼表現,更不會有什麼靈光一閃的藝術表現,但就是該有的都有,一切都按套路來,保證你看起來說一聲這片子你說它爛吧,也不爛,說它好吧,也不好,就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不上不下中規中矩。反正一句話,能看,但也不會叫絕。
能看就行啊!
以致於一段時間內,“易勝出品中規中矩”都要成易勝影視的代名詞了。李閒雲更是因此喜獲代號影視老穩狗。
而就是這樣的中規中矩,確保了易勝傳媒的每部片子都是賺錢的。
沒辦法啊,易勝六百萬投資的片子,場面就比你兩千萬投資的片子還牛逼,你怎麼比?
人家的中規中矩的意思就是兩千萬效果的中規中矩!
和注水片比,那更是良心大片了!
一時間,易勝傳媒的影視作品充斥網路平臺,直接弄的所有的網大公司一陣哀嚎。那些耗資千萬的網大鉅作簡直就是夾縫裡求生存。
而這麼多的大製作即將上線,有訊息靈通的人士已開始著急。
好在易勝新模式下,大家可以合作發展。
但依然有困難。
原因之一就是李閒雲不但要求佔比高,還要求足夠高的製作水準他之所以要和各大影視公司合作,除了不想他們給自己添堵外,另一個原因就是藝術創作的需求。
你丫要是為了利用我們撈錢而給我粗製濫造,我可不幹。
這使得想借助李閒雲撈黑錢的影視公司基本沒戲,你要麼不做,要麼就老老實實好好做——為此技術部是要嚴格監督的,預演內容可以你負責,預演好了怎麼做,就是技術部決定了。達不到預演效果是我的責任,我能做到而你為了省錢不去做,那技術部也會直接翻臉,因為有些是要分賬的。
不過對於這點,竇玲玲是全力支援。
畢竟藝人也不希望拍爛片——自己爛不爛那是另一碼事。
追求都是“美好”的,做法都是“沒好”的。
不過沒關係,隨著技術部逐步證明自己的實力,合作只會越來越多。
於是李閒雲的電話也是越來越熱鬧。
他現在每天都能接到數十個電話,有拉他投資的,有想投資他的。
無數計劃撲著臉砸過來,每一個都是可以成百上千億的。
李閒雲做夢也沒想到,原來這世界還有這麼多的賺錢方案。
當然,十有九坑,但也確實有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