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87在路上

好在這個世界的文字語言跟前世一般無二,不然說不定會活的更艱難!

跟老人相處了半個月餘,陸晨對這個每天把學院轉一遍的老者心裡暗暗佩服!雖然迦南學院已經破落好多年了……

如今,老者走了,山上只剩下他一人了!何去何從,陸晨心裡茫然!虎兒不可養也!果是出姓,急去擒此賊來殺之。言未絕,閃出劉妃,向前告晉王曰:“妾見存孝赤心報國,累建奇功,故勸大王封出沁州,今反情未見,況是二人素與存孝有隙,聽聞其語,便欲擒殺此人,恐其中有詐,妾與嗣源徑上沁州,打聽虛實,然後殺亦未遲。

於是母子二人,即時上馬,徑投沁州進發。行了數日,已到沁州城下。母子遙望城上,果然盡是安景思的旗號,劉妃大驚曰:“事已實矣!果改旗號,此人反面無情,恐中其計。”

母子勒馬便走。此時,存孝與六將正在巡城,忽見劉妃與嗣源到城下,看了一番,急下城來追趕,大叫:“老母、大兄緣何竟不進城來,勒馬便回,此是何意?”此時,母子只說反了存孝,遂跳下馬來,大叫:“勇南大人,乞饒母子二人性命,可看昔日薄面!”存孝聽聞大驚,急下馬來,跪於路側,告曰:“存孝有甚異志?”劉妃曰:“汝在沁州,爵位已極,富貴足矣!因何反了?”存孝曰:“是誰說來?”劉妃曰:“你既不反,如何城上打著安景思的旗號?”存孝聽言,遂將康君利前事,細說一番。劉妃駭然曰:“你中了逆賊之計,可急到父王面前分訴明白!”於是,三人一同上馬,徑投賓州城來。

事不諧矣!倘此賊到老父面前訴說明白,漏洩此事怎了?”存信曰:“此事不妨,吾有一計,假傳父王令言,說賊犯黃河,調你母子二人帶領人馬,前去截殺,去遲者斬首,軍前號令。

二人若去,吾與你便無事矣!”一依其言。果然劉妃與嗣源聞此語,不敢停止,二人遂往黃河截殺,只留下存孝到晉王面前分訴其事。

君利知晉王之意,暗謂存信曰:“乘老父迷睡不起,先將存孝殺了,以絕後患。”存信曰:“此計其妙,便可行之!”

存孝反叛,擒出轅門,五車掙之!”此時,存孝欲進宮訴說,四下皆康君利心腹之人,不能得入。存信曰:“老父怒汝,立等回報,安敢再入?”急使軍人將存孝捆縛,用五輛車來各系一牛,分作五隊,號令一聲,五下鞭開牛去,只一掙,被存孝把身一縱,都縱到身底下來。

原來五車上,有五五二千五百石重,五牛之力,不計多少,存孝一生力大,是以皆被縱到身底下來,以此較之,存孝一臂有二萬五千斤之力,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勇。存孝大叫:“我得何罪?將五牛掙我!”言未絕,只見半空中一金甲神人,叫曰:“存孝不得掙挫,吾奉千佛牒文,玉皇敕旨,你原是上界鐵石之精,降臨凡世,今日功行完滿,取汝歸天,若是遲緩,神人奪了你的坐位。”存孝聽言曰:“既上天叫我,安敢不從?”

遂叫軍人曰:“這等如何掙得我死,除非是將劍割斷我手足之筋,吾即死矣!”當下君利傳令,大喝五下里掙響一聲,存孝軀分為五塊。存孝亡年三十六歲,時天覆三年秋九月也。後來史官有詩讚雲:

兩岸西風起白楊,沁州存孝實堪傷,

晉官花草埋幽徑,唐國山河繞夕陽,

鴉谷滅巢皆寂寞,賓州塵路總荒涼,

詩成不盡傷情處,一度行吟一斷腸。

後來宋賢吊存孝輓詩雲:

鴉谷遺蹀跡,英雄有將聲。

威容賽夏育,風味若陳平。

常領三千士,破除百萬兵。

賓州天命盡,誰不痛傷情。卻說勇南公李存孝,與李晉王分別,領兵巡視河北,所過秋毫無犯,百姓歡悅。不覺早至壽章縣淤泥河經過,卻有本處一人,姓王名彥章,身長一丈,蓬頭跣足,手使一條渾鐵篙,聚集二十餘人,駕一支船,在此翦徑劫掠營生,當下聞得李存孝軍馬來到,乃曰:“人人說李存孝勇猛,今日要見他。”一面攔住去路。小卒來報存孝曰:“前面有十數猛漢阻路。”存孝向前問曰:“你是何人?敢阻吾路。”答曰:“吾渾鐵篙無敵大王王彥章!爾乃何人?速獻買路錢,放你過去。”存孝曰:“吾乃大唐護國勇南公李存孝,誰不知名?”彥章曰:“吾聞你勇猛無敵,原來只是如此,快留買路錢去!”存孝曰:“你渾鐵篙有多少重?”彥章曰:“一百二十斤。”存孝笑曰:“只一百二十斤,我哪得買路錢來與你。”彥章大怒,兩手舉篙,望存孝頭上打來,存孝伸手,攥住鐵篙,王彥章不肯放手,奪存孝的篙,恰似蜻蜒搖石柱一般,存孝用手一拖,把彥章連人帶篙,拖上岸來。存孝說:“我在馬上,他在馬下,不顯我是好漢,連人帶篙望淤泥河只一摔,有百十步遠,存孝領兵過河北去了。

王彥章在水裡鑽出頭來,爬上岸,披掛上馬趕來。存孝正行,報說:“摔下水的人,又領眾趕來了。”存孝說:“這水手,也是個好漢,待我與他比手,試他本事如何?”勒回馬來,王彥章一馬當先,輪槍望存孝刺來,被存孝連人帶馬逼住了,將搠輕輕的打去,彥章用力架隔不住,把渾鐵槍逼得一似桶箍般圓。存孝曰:“本待打死你,見你沒甚本事,饒了你這一命罷!”彥章放馬逃生,跑去有數里之地,放聲大哭曰:“你眾人各散了罷,我在死裡復生,若存孝在世十年,我十年不出,存孝除非死了,我王彥章才敢出名。”自此彥章徑上壽章縣隱姓埋名去了不題。

卻說晉王巡狩河南,大軍行到汴梁城泥脫崗,晉王傳令安營,等存孝的兵來到。且說汴梁節度使朱溫,正坐堂上,忽一人進報:“北門外泥脫崗,今早李晉王到了,在那裡安營。”

朱溫大叫:“看馬取軍器來,拿這李克用老賊報昔年鴉館樓奪帶之仇,未為不可。”朱義向前說:“哥哥!豈不知那李存孝的利害?他一怒,直殺到五鳳樓前,你若惱了他,殺進汴梁城來,那時悔之已晚。”正在此疑惑,不移時,人報:“李存孝不在營裡。”朱溫聽得沒有存孝,就定一計,寫了一封書,叫朱義將書去請晉王來赴宴,等他來時,兩廂埋伏強壯,飲酒間擊金盃為號,託舞劍殺這老漢。

朱義持書徑往泥脫崗來。見晉王叩頭道:“汴梁節度使朱溫,差臣上書。”將書呈上。晉王拆開來書觀,看其來意。書雲:欽差鎮守汴梁城節度使朱溫,頓首百拜上大唐恩主大王麾下,臣自鴉館樓不能強效容悅,批鱗獲咎,誠有不堪,故弗敢再叩帳下,徑回信地。惟大王諒臣斗筲,弗屑較焉,則幸甚耳!

近日,渠魁就戮,帝馭重旋,使天下士馬休息,黎民復見天日,大王誠不世之元勳也。正愧無以賀功,詎意駕臨封域,溫實不知,未獲拜趨道左,謹涓某日,肅具小筵,只迎隊仗,敬與拂塵,少傾葵藿,伏乞俯賜光臨。溫無任瞻仰之至。謹啟。

晉王看書畢,喜不自勝,即許來日赴會。朱義出營,暗說:“你這老漢若來,教你來時有路去無門!”晉王叫周德威領一支兵馬保護赴會,周德威諫曰:“自古道,仇人相會,筵無好筵,會無好會。臣講一個故事,請大王聽著。昔日秦穆公,會天下諸侯,齊到臨潼縣鬥寶。當時,吳王生三子。正宮生一子,名姬光。偏富生二子,一名姬僚,一名慶忌。吳王染疾,命姬光去臨潼鬥寶。姬光奉父命,鬥寶未回,吳王薨,文武百官扶姬僚登位。姬光回國,欲圖大位,姬僚防之,每日披(犭唐)猊鎧甲,弓刀不能傷體,相隨出入,有三千執戟郎官,五百驃騎大將。後姬光拜孫武子為師,伍子胥為將,君臣定計,設一炙魚會,請姬僚赴會,眾臣力諫,姬僚不從;只見一臣姓專名諸,左手持一把明晃晃的劍,右手持一尾包禍胎的炙魚,奔上姬僚殿來。姬僚喚當駕官曰:‘急與朕擒下此人,怎敢帶劍上殿!’專諸將劍拆為兩段,近前奏曰:‘臣安敢帶劍上殿,原是木劍用銀箔貼得如此光耀,特用來拆魚耳!’遂向姬僚面前,用木劍把炙魚頭割下,望空中拋起,只見那魚頭,在半空中隨風飛舞。不下,姬僚仰首視之,不料專諸向炙魚腹中拔出一把魚腸劍,望姬僚項下,直刺透鎧甲而死,遂扶姬光登位。原來吳姬光有天下之福,亦賴孫武子有蓋世之謀,使之然耳!今日大王欲赴此會,與此故事無異。

唐室衰微各鎮強,朱溫設計害賢良,

臨行不聽忠言諫,醉後君臣受禍殃

假令存孝不死,則彥章終身不出矣。悲夫!朱溫設計請宴,周德威引姬光事以喻之,必有疑慮,克用不從其竦,真酒徒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