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悅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已經從一個小商店開到一個小型的超市了,裡面的貨物應有盡有,而且還顧了好十幾個店員。
生意有點規模了,陳子悅就更有幹頭了,教師每個禮拜會來城裡和她住上兩天,週五坐車來,周天坐車走。
一個禮拜才見一次面,兩個人很珍惜這一點時間,兩個人在一起很融洽,基本沒有矛盾,而且教師每次走,陳子悅都會給帶上一點東西偶爾還會給上一點錢。
陳子悅想著攢一點錢,在陵縣買上一套房子,這樣一家三口也不用在租房子了,偶爾婆婆來了還能住幾天,後期她還打算要一個孩子,總不能和教師不要孩子吧?
陳子昂走出大門碰見崔建了:“子昂,你去哪裡呢?”
“我去姐姐家呢。”
“張總什麼時候回來?”崔建問。
“還不知道呢,好久都沒有訊息了。”陳子昂有點憂心的回答。
“最近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
“沒有呢。”
“如果有需要我幫忙的你說話。”
“好的,謝謝你。”
陳子昂告別了崔建,騎車朝姐姐家走去,崔建剛開始還接送陳子昂,後來陳子昂堅持自己騎腳踏車上班。
她用工資買了一輛飛鴿牌的腳踏車,張函不在單位了,她住著單位的房子已經不好意思了,還怎麼能夠讓人家接送呢。
她都想著要自己出去租房住,可是又怕張函回來不高興,所以就一直等著張函。
她騎著腳踏車慢悠悠的朝姐姐商店走去,路上聽見幾個人在罵交,警,因為他們剛剛被交,警給攔住了,罰了款,原因是他們超載了。
一輛車只能坐18個人,可是他們竟然擠了30個人,這一段時間張函不在,前幾次查了幾次超載,這些人最近屢教不改。
這些人也不管安全,只是想著多拉人多賺錢,出事情後悔都來不及了,現在是冬天,出事的機率特別高。
張函有時候會告訴她,出事現場是有多麼的慘烈,記得有一次聽見罵人的話,陳子昂心裡有些不舒服。
張函說:“我們也不想罰他們款,可是當出事的時候那種慘烈的狀態讓人心疼,很多人都是家破人亡,只有加大罰款力度,他們才感覺拉得人多了被罰款不合算,才會有所收斂,出事的機率才會降低。”
“難道沒有更好的辦法嗎?”陳子昂問張函。
“是我們的法律,制度還不健全,還有就是人民的安全意識沒有達到,等以後法律意識和人民的安全意識都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就不會被罵了。”張函也有些無奈。
“那要等到什麼時候呢?”陳子昂想著張函被人罵,心裡很不高興。
“我們現在是在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利和有利的地方,社會是需要向前發展的,利和不利都是針對性的。
比喻說酒吧,從改革開放時,酒吧就如雨後春筍,拉動了消費也滋生了腐化,還有比喻說你家的情況,子悅姐和子霖哥就是受到了改革開放的甜頭,政策利好,適合做些小生意,還有鼓勵和支援。
所以一切都是一個過程,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好,法律制度和安全意識也會越來越強,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是不會被罵的。”
陳子昂想著張函說的話,如今更是思念張函,不知道張函要什麼時候回來。
在姐姐家呆了一會,給薔悅輔導了一會功課。
“小姨,我聽媽媽天天唸叨你,說你太厲害了,又是成考,又是考研的。我也要向小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