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人類以為地球是平的,很久以後,人類才知道萬有引力把地球上的所有東西都吸附在一個核心。這個核心是一個球形。
所以,我們怎麼能確定,這個核心所吸附的只是一個世界?
這個事情好像很明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人類知道的東西真的很有限。
瑪雅谷是一個多重世界。有瑪雅村的世界是一重,有外星人基地的世界是另一重,而老楊老張可以親眼目睹的熱帶叢林的世界又是另一重。更或許,瑪雅谷本身有千萬重世界。
多重世界,是20世紀末一種很新穎的人文天文跨學科課題。聽起來稍微有點玄。似乎是沒有根的浮萍,依附人類的想象,想飄去哪裡就飄去哪裡。老楊有一次看報紙,無意中接觸到這個說法。當時報道的是,一個英國的小男孩,有幾次睡覺醒來的時候,會給他的父母講一個清晰的故事,有情節有事件。比如,某年某月某日,他航行在維多利亞港灣,是一個乾重體力的船員。正在搬運貨物到香港島的時候,遇到了一群劫匪,拼鬥的過程中,一陣狂風颳來。所有的東西都瞬間飛到了天上。
再比如,他在某年某月某日,跟隨英國軍隊到了清朝,是一個傳教士,在某個未開化的小縣城用英語加手勢,跟人講解什麼是愛和上帝。每一次他講課,都會有很多人來聽,不是因為他講的很好,而是因為他提供免費的水和食物。
小男孩的故事講的很生動。卻讓他的父母不知所措。假如這個男孩上了小學或者中學,便沒有任何問題。問題是,這小孩子才剛剛上幼兒園大班。他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觸這種複雜的歷史。有人告訴小孩的父母,可能是一些前世的記憶。
小男孩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公民,虔誠的基督教徒。生活規律而穩定。他們希望尋求專家幫助。採訪這起民生新聞的記者,好巧不巧,找到了研究“多重世界”的專家。
他是一種研究天體物理的教授,他說,“多重世界”指的是:由於地球上時空組合而成的有機形式,時間不是線性的,空間也不是三維的。時間和空間是結合在一起的。在固定的地核之上,四維的有機時空是一個世界,五維的又是一個世界。以此類推,像一條沒有盡頭的路,我們的地核之上,吸引的也許是千萬重世界。就像電影的畫面可以被分解為幀,我們生活的地球之上,理論上可以被分解為無限多重世界。
文章的末尾,這位名字後面的有(實習)二字的記者,還特別用心地附上了,針對“多重”世界的學術討論。有的人說:跟佛理不謀而合,“三千大千世界,如恆河沙等佈施。”,還有的人,針對“時空相結合,呈有機模態”提出強烈反抗。認為是“無稽之談”,毫無科學周延的資料支援。
老楊把報紙剪下來,他們單位可以訂得到世界各地所有重要的報紙。早先年老楊在商場上混,接觸了一些外商。英語很好。
為了這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老楊還特意去了一趟英國。所有的研究和行動產生的優質的“多重世界”的論文研究,領先世界水平,已經發表到了更大的國際學術期刊。其中也提到了瑪雅谷,不過絕對沒有公開撿到外星人的飛船,以及飛船丟失的事。
“不會有錯的,用共振的方法。施加這種力量在瑪雅谷上面,一定可以打通多重世界的通道。找到地球之眼。”
馬克引見老楊給湯加教授。馬克就是那個年輕的實習記者,湯加是帝國理工大學的天體物理學教授。雖說,可以用國家與國家的公文函直接同湯加教授見面,但是老楊思來想去,還是覺得這種民間的學術交流更方便一點。再說了,他也想見見最初報道這篇文章的記者。
見面的地點是教授的大學辦公室。
馬克很隨性的落座沙發上,他看上去很年輕,連20歲都沒有的樣子,手長腳長的青少年模樣。兩側臉頰上面還有很多痘痘。
湯加教授顯然很習慣這種年輕人的姿態:“喝茶還是喝咖啡兩位?”“咖啡。”
老楊在國內喝茶喝多了,好不容易出了國,還是想嘗試一下正宗咖啡。咖啡很快被穿黑色西裝短裙的女助理端上來了。老楊咗了一口,就想吐了:實在是太苦了。
為了掩飾尷尬,老楊說起一些輕鬆的話題:“湯加教授,您對中國文化有研究嗎?我知道您是一個理科方面的專家,不知您是否對這方面感興趣?”
“當然,當然了。興趣是有的,但是研究談不上。我喜歡老子,孔子,莊子,鬼谷子,墨子,荀子,韓非子,我喜歡那個年代。”“戰國諸子百家的時代?為什麼?”
“所有人類最提綱挈領的真理都在那個年代產生了。”
“包括多重世界?”
“包括,不過我想應該是一些同樣內涵,不太一樣的表達方式吧。你知道,常年的攻伐,戰爭,會引起一定範圍之內的強烈共振,會引起時空這個有機體的漏洞,造成世界與世界之間的通道被開啟……哦,對不起,我這麼說是不是有點拗口,有的時候我的學生們會說,我講的東西太“玄””
“所以,用強烈共振的方法,可以開啟多重世界的大門?”“我認為理論上沒有錯。在中國的戰國時代,一些大門被開啟了,然後……”
“然後什麼?”老楊問。
“然後出現了一些外星人也不一定。像埃及的文明也是一樣的,有一種觀點認為地球上所有的文明和文化都起源於埃及,我認為這個說法其實是對的,不嚴謹地說,外星人促成了地球人的文明,在埃及,舉行的金字塔建設,包括前期的採挖工作,造成某種共振現象,開啟了多重世界通道,外星人就突然降落在了埃及的大地上。”“外星人?”老楊的心裡一緊。尷尬地笑了笑,“這又是一個新的課題。”
“不不,基於這個方面我們更是沒有任何證據可言。所有的研究都停留在假設階段,比起一些,可能還要單薄一些。不過,多重世界的理論再往前延伸,可以找到外星人存在的證據。”
老楊豎起耳朵,一個字兒都不落地聽,最後才確定湯加教授根本不知道中國的秘密研究計劃。
“哦哦,說起外星人啊,這方面民間的說法不少呢。”原來馬克看似漫不經心,實則也在認真地聽著他們的談話。“很多人說見到過不明飛行物,尤其是在利物浦。”馬克傾身向前。
老楊又是一驚。
“這些都是臆想,沒有任何證據,總之,我認為一切的基礎,是要對多重世界有足夠的認識。”
餘下的時間,老楊到劍橋轉了轉,大英博物館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也逛了。“真想帶兒子來看看啊。”這是除了“外星人”任務以外,縈繞在老楊心頭最大的想法。
時光重回瑪雅谷,20世紀末,老楊盯著手裡的怪異地圖,想起了英國。
“報告!”
每隔70分鐘,陸海空的將領要來報告一次。立正站好,英姿勃勃。問題是,他們右手敬禮,嘴裡卻說:“報告首長,沒有任何發現。”“嗯。”老楊比誰都緊張,卻只是淡淡應和著。天色將黑。
他曾經問過最高首長,如果這次行動失敗,自己將會要承擔什麼樣的後果。首長的話讓他幾乎含淚:楊主任,我們現在做的事也許不只是為了我們的國家,是為了我們全人類。雁過留痕。如果你沒有找到外星人,不必承擔任何後果。能為整個人類和地球做過哪怕是一點點留下痕跡的事情,也是你我的榮幸。
繡繡,小王,小古都參與了。他們跟攝影技術團隊在一起,確保部隊行進路線的準確。唯獨老張沒有參與。
“楊主任,我們會找到小李嗎?”繡繡在出發之前,又問了一次這個無聊的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