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地圖療法6:在漫長的生活中,總結出一種自己喜歡並受益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
早上四點起床,讀書一個半小時;
六點半,吃飯洗漱半小時;
七點外出散步,觀察行人,研究行人的精神狀態;
八點去教室上課;
12點下課吃飯,同時看《jojo》等主角腦子有問題的動畫、閱讀《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羅生門》(芥川龍之介)、《雪國》(川端康成)、《老人與海》(海明威)等作家自殺的書籍;
12點半至一點半睡覺;
一點半起床,預習下午的課程;
兩點至六點,上課;
六點,吃飯,吃完飯在食堂觀察行人,重點是認識的人,結合已知資訊觀察目標言行舉止;
七點,操場散步;
七點半,去戲劇社參加活動;
八點半回寢室,和舍友說笑、打遊戲;
九點,洗漱;
九點至九點半,在床上玩手機,寫完日記,偷偷複習今天的功課,效率很高;
九點半至第二日四點,睡覺;
目標是{靜海心理診所}。
這是顧然讀書時總結出來的生活方式,但凡有一天沒有按照這個步驟生活,他就覺得大腦空空,彷佛吃了一天甜食般不舒服。
有人問他,這樣難道不辛苦、不無聊嗎?
顧然的回答永遠是,無聊啊,但我窮,不努力怎麼辦?畢業後又沒人給我發錢。
其實不無聊。
人應該帶著夢想生活。
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如果感覺無聊,那一定是方向或者生活時間安排上出了問題。
顧然只覺得踏實,根本不覺得無聊。
何況,他的成績如他的手機一樣遙遙領先,這種樂趣也是很大的,學神寶座怎麼能拱手讓人?
可如今,他已經完成自己的目標,過去的生活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他。
必須找到新的生活方式,不然.犯困。
八月十七日,週四,早上公交坐過站的顧然,一邊往山下走,一邊思考人生。
◇
“早上好。”當他走進辦公室,何傾顏、陳珂、蘇晴竟然全來了。
“今天這麼晚?”何傾顏的聲音永遠充滿活力。
“在人生之路上迷路了。”這絕非藉口,顧然確實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方式不對。
不夠充實。
需要更多學習時間。
“就等你了。”蘇晴說,“趕緊去換衣服。”
顧然換好衣服出來,四人走出辦公室。
路上,顧然忍不住問:“其他醫院都是八點半查房,為什麼我們這麼早?”
他也曾在各個醫院實習過。
“一開始我們也是八點半,後來,不知哪位醫生,一來辦公室就去查房,好像病人是他放在保育箱裡的、剛出生的孩子,從此以後,大家都早早地去查房。”蘇晴也挺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