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華和齊磊太年輕了,還不知道家鄉的某些風俗。
老一輩的人,心裡都跟明鏡似的,都知道這次唱戲,是為了秀蓮!
在皖中的民間風俗中,唱戲絕不僅僅是娛樂,它還有很多附加功能!
比如,可以用來驅鬼。
還可以用來聚賭,還可以用來讓年輕人相親談戀愛……
秀蓮是橫死,就死在家鄉河灘的蘆葦叢裡,這本就給鄉親們留下了心理陰影。現在又開始鬧鬼了,更是平添恐懼氣氛。
鄉下找不到和尚道士來作法驅鬼捉鬼,這時候,就非常需要一場廬劇了!
唱戲可以帶來人氣,人氣可以驅散鬼氣——這才是東灣村唱戲的目的。
而且廬劇之中,還有一本戲,叫做《遊地府》,更是孤魂野鬼的剋星。這本戲通常放在壓軸,到時候,地府裡的閻王判官黑白無常和牛頭馬面全部登場,會把附近的孤魂野鬼一網打盡,統統帶走。
至於娛樂性,在這次唱戲中,反倒是次要的。
振華和齊磊並不瞭解這些道道,也不會有人告訴他們的。
齊磊把振華打發走,又興沖沖地來找老麻子學戲,全神貫注,廢寢忘食。而且,齊磊還很大氣,獨自贊助了兩百塊,用於請戲班子的開支。
村戲,在冬至前一週拉開了序幕。
戲臺就搭在二組的村前,緊鄰著馬路,位於路南。
老天爺也給面子,來了個溫暖的小陽春,連續好幾天都是暖陽高照。
東灣村熱鬧起來,四面八方的人們,吃了午飯以後就蜂擁而來,黑壓壓地聚在戲臺下面。
賣麻花的來了,賣麥芽糖的來了,賣糖葫蘆的來了,挑擔子的貨郎一下子來了四五個,讓東灣村變成了熱鬧的集鎮。
東灣村四個組,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親戚前來看戲。
振華的姐姐來了,舅媽來了,姨媽也來了。還有個七十歲的姑奶奶,也拄著柺棍,走了十幾里路趕來了!
王響這幾天,每天殺兩頭豬,根本不用趕集,就被村子裡的鄉親們瓜分了。家家都邀請親戚來看戲,家家都有客人,豬肉自然好賣。還有豆腐匠邱厚軍,這幾天也大賺了一把,連豆腐渣都賣了!
三鄉五里,還有許多年輕的男女女女,接著看戲為藉口,來到東灣村相親。
在戲場相親,有個很大的好處,可以對比。
河東鎮有句俗話,牛怕上市,人怕看戲。
單獨看自家的耕牛,幾乎都是龐然大物。去牛市上看牛,你就會發現自家的耕牛並不大,比你家耕牛更威猛的,多的是!
人也是這樣,一對比,就知道誰高誰矮,誰白誰黑,誰醜誰俊。
齊磊在感嘆:“唉,東灣村天天這麼熱鬧就好了,鄉親們都可以做點小生意,賺點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