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姑娘是先走的,她統共停留了半個時辰左右。聽稟報說家中已經派了車馬來接,她就起身告辭了,還十分客氣的說有空再聚。
不過在場幾位姑娘都挺有數,李姑娘這一會兒也沒自報家門,氣度舉止又很不一般,跟自己這些人多半不是一個圈子的,以後再見面的機會不大。
看著時候不早,阿青和大妞也就跟著告辭了。她們出孫家的時候,遠遠看見一輛朱蓋車在前面。
大妞探頭看了一眼:“姐,那是不是李姑娘的車?”
“應該是吧。”
能坐得了這樣的車,李姑娘的身份……多半是宗室吧?
大妞對這些事不關心,她摸了摸肚子:“又只混了個半飽……姐,你說這明明一桌子菜,怎麼吃完了總覺得沒吃著什麼東西呢?”
阿青捂著嘴笑:“那你還想墊補點兒什麼?”
“咱們晚上吃肉吧。”大妞挽著阿青的胳膊蹭蹭:“吃羊肉好不?”
“這個我說了可不算。”阿青說:“你要想吃羊肉,一早該和唐媽媽說才對,這會兒都快天黑了,上哪兒現買羊肉給你?”
大妞一想也是,家裡買菜當然都是趁著一早去的,去的晚了,菜市早散了,肉鋪只怕也關了門。
不過阿青也給了她一個安慰的承諾:“等到了家,看看有什麼肉吧,家裡總會有肉的。”
這倒是。
家裡日子寬裕,哪天也沒斷過魚啊肉啊的。大妞到了家頭一句先問家裡有什麼菜,唐媽媽一愣,笑著說:“可巧了,今兒沒肉,倒是備下兩條魚。”
大妞愣了下。
魚啊……和吃肉相比,魚肉就要寡淡得多了。
“有魚也很好,那就吃魚。”阿青說。
本來想紅燒的,結果一看魚很鮮活,改了主意清蒸。蒸出來的魚肉潔白柔嫩,透著一股自然的鮮甜,蘸些醬油吃,其味無窮。
吳叔晚上還得巡差不回來,她們娘三個把兩條魚蒸了吃的乾乾淨淨,大妞還把蘸魚用的醬油倒在白飯上,拌一拌,吃的特別香。她那勁頭,阿青不得不多勸句:“別吃多了積食,喝口湯。”
湯是青瓜粉絲丸子湯,也清淡。
吃過飯,掌上燈,阿青陪著吳嬸拈線,笑著問:“娘這是給爹做的?”
“給你弟弟做的。”吳嬸說:“我手笨,等做好了這襖,正好天也要冷了,託人捎上山去給你弟弟穿。”她把襖拎起來看:“就是不知道合不合身,你弟弟長個兒快著呢。”
小山離家之後,吳嬸也一連數日情緒低落。再加上吳叔現在正經是官身了,每天都要點卯應差,有時候還有夜巡的差事,比如今晚這樣。丈夫兒子都不在,吳嬸當然一下子寂寞起來。阿青和大妞就時常的陪在她身邊,同她說話解悶。吳嬸就算一天沒發現,兩天三天十天八天下來,也發現她們倆是有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