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不走遠,就在附近逛逛。”阿青勸吳嬸:“就咱們家不遠街口,開了一家綢緞莊,咱們去逛逛,看看有什麼好料子挑兩塊。我還沒去過咱們自家的鋪子呢,不知道平時生意好不好。”
“要挑料子何必出去呢?讓人傳個話打聲招呼,直接送到家裡來挑就行了。”上次吳嬸大手筆給阿青做衣裳的那家老字號祥福布莊就常做他們家生意,過節的時候人家還不忘來走動一二,雖然就送點糕餅之類的應節,可是這份周到就讓客人覺得受了重視,下次還有需要自然還光顧他們家。
“那怎麼一樣嘛,”阿青笑著說:“總看祥福的料子,也不覺得多新鮮了。倒是應該多逛兩家,貨比貨,價比價,免得他們坑了咱們。”
這話當然是說笑了,祥福的口碑一向不錯,這樣的老字號可不會急功近利,為了一點蠅頭小利砸了自家的招牌。
吳嬸看著女兒,阿青這幾天變著法兒想讓她高興高興,她不是不知道。
坐在屋裡她就難免會擔心丈夫,這幾天她又打發人去送過換洗衣裳和一些吃食,可是回來的人只把換下來的衣裳帶回來了,連吳叔的面都沒見到,也沒捎回什麼話來。
真怕丈夫累出病來,又怕這件事情會象當年的二王之亂一樣,又釀成一場大禍。經過戰亂的人,膽子格外的小,也比一般的人更珍惜現下的太平年月。吳嬸微笑著點了點頭:“行,那咱們出去逛逛。”
要出門當然不可能把小石頭撇下,**娘手腳麻利給他換上了一身兒出門的衣裳,鞋襪穿好,外面再罩個斗篷。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小石頭不耐煩裹那麼厚,手都伸不出來了,風帽也擋住了他的視線,這孩子非常不合作,一個勁兒掙扎,他勁兒大,**娘都快抱不住了。
還是吳嬸看著好笑發了話:“今天沒有風。斗篷別裹那麼嚴了。先拿下來吧,要是覺得涼了再給他加上。”
她是親孃,當然能做這個主。**娘也不是不知道今天天氣好。可是她怕萬一孩子著涼了怎麼辦?那主母肯定要尋伺候的人的不是,所以她寧願給孩子裹的厚厚的。現在主母自己發了話,**娘肯定從善如流給孩子減負了,反正這是少爺的親孃說的。再吹了風著了涼可就不關她的事了。
阿青在一旁看的很明白,事實上很長時間以來她就發現了。但凡做下人的都有這個毛病,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好吧,其實吳叔說過做官的首要訣竅也是這個。不求比別人做的好,只要不出錯就行。
人人都是這樣想的,連阿青在暢想出嫁後的生活時。也首先想到了這個。
首先別讓人找出錯兒來就行。
小石頭先前不知道給他裹那麼緊幹什麼,一發現是要出門。那叫一個樂啊!手舞足蹈。能出一次門簡直跟過年一樣。抱他上了車,他眼疾手快的抓住車簾子,兩手攥的那叫一個緊啊,看那架勢,就是要待外頭,就是不想進車裡頭。吳嬸都叫他氣笑了:“你待外頭幹嘛?你會趕車啊?”
他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看著親孃,那樣兒象是也知道自己挨訓了。
“你要不聽話,就把你留家裡,不帶你出去了。”怕他理解不了這意思,吳嬸還朝家門裡頭一指。
不知這小子是感受到了吳嬸話裡濃濃的威脅之意還是他的小胖爪子沒勁兒了,手乖乖的一鬆,讓人抱進了車裡。
可是別想他到了車裡頭就能聽話了,眼錯不見小石頭就把鞋踢掉了。把鞋踢掉也就算了,襪子居然也踢掉了,在吳嬸和大妞的腿上爬來爬去,一直躍躍欲試想去掀開車簾上的簾子。
這會兒車上的簾子不象春夏之交的時候,那會兒車窗上用的也都是紗,隔著簾子就能瞅見外頭。天在天一冷,簾子也都換成了厚的,只能掀起來看了。
問題是,別人是掀起來看,小石頭是恨不得扒著窗戶把腦袋伸出去看。
這可不能由著他,萬一外頭有車啊馬啊的過來碰著他怎麼辦?聰明的小朋友都該知道,坐車時不能把頭和手伸出窗外,顯然小石頭是不聰明的那一種,他試圖往外攀爬的時候,被吳嬸硬揪了回來,啪啪啪的打了幾下屁股。
但是這天兒穿的厚啊,隔著那麼厚的棉衣裳,打的還是肉厚的肥肥的屁屁,根本不疼不癢的,打完了他還要繼續爬。
好在要去的那家鋪子近,這邊母子較勁的功夫,車已經到了。
車靠著路沿停下,吳嬸把這孩子抱起來,又叮囑阿青:“帷帽要戴好。”
唐媽媽和桃葉、桃枝她們過來,扶著母子三人下了車。店掌櫃已經得了訊息,正在談話的一位客商也先避出去了,把地方都騰出來,清了場讓她們母女好好的逛,怕她們不自在,掌櫃的自己都不往前湊,把自己家裡的從後面叫來陪著她們。
阿青還沒這麼正經的出來逛過,這鋪子雖然新開,可是看起來貨是挺齊全的,南北貨都有。掌櫃的老婆是個精明能幹的女人,看來也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從一開始請安問過好,就滔滔不絕的開說了,嘴裡的詞兒沒有一句重複的。這店裡的各種布匹絲羅綢緞少說也有百來種,她樣樣都如數家珍,這塊適合做衫子,那塊料適合裁個裙子,旁邊另一種給孩子穿最好不過,又軟和,又透氣,做貼身穿的小衣服再合適不過了。為了增加說服力,掌櫃娘子搬開布拆了包頭,一剪子下去剪了二尺布,遞給吳嬸讓她親自感受一下。
人家為了她們把整匹布都拆了,這真不好意思不買。況且這種細棉布手感確實好,綿、厚、軟,搭在手上的感覺非常舒服。
不得不說,女人和小孩兒的錢最好賺。這個道理古今皆同。吳嬸自己倒是不愛打扮,可是家裡現放著一個快要出嫁的女兒,想著這個她穿好看那個她穿也合適,一口氣買了十幾匹。給小石頭也買了那種掌櫃娘子力薦的細棉布。
綢緞店裡做買賣,有整也有零。不過說到底,還是零買的多,平常人家不會一買一整匹。都要量好了算準了幅寬和布長再下剪子。一般布莊為了招徠生意,也都會給些優惠,比如足尺加三。或是買了大幅,送些零碎尺頭。一匹布有時候裁到最後就剩個二三尺,做什麼都不夠,就當添頭送了。
除了這些。吳嬸還買了幾匹素雅莊重的顏色,打算給丈夫和在外面的大兒子做襖子。
挑了這麼些東西。當然不用她們抱著走,也抱不動,布莊的人自然會給送到家裡去,賬當然也是貨送到了再結。吳家在這一片地方也算是很有名的人家了。布莊的老闆娘做成了這麼一筆大生意,趕得上過去好幾天加起來的總合了,樂得合不攏嘴。一直說要多送一塊好料子給姑娘做裙子。
“用得好了夫人以後可要多多照顧小店的生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