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夷簡和王曾二人雖然心中愕然,但卻坐得住。
他們在宦海沉浮多年,什麼場面沒見過。
他們自信寇季說多少,他們都記得住。
曹瑋等人心裡有不好的預感,但是礙於臉面,沒有去討要紙張記錄。
寇季將所有人的神情收入眼底以後,笑眯眯的道:“我大宋兵制過於繁雜,所以才會出現諸多問題。所以我跟樞密院的諸多同僚,以及官家商議過後,決定去繁存簡。
首先是各部番號。
我大宋兵馬番號過於繁雜,導致許多人記都記不全,從而也鬧出了不少笑話。
所以我跟官家商議以後,覺得,可以將大宋兵馬的番號精簡一番。
經過精簡以後,大宋禁軍,不再用之前的番號,改用新的番號。
分別是四鎮、四永、兩虎、兩塞。
四鎮,分別是鎮東、鎮南、鎮北、鎮西。
四永,分別是永安、永平、永定、永興。
兩虎,分別為虎賁、虎威。
兩塞,分別是靜塞、保塞。
以上番號,皆屬禁軍番號。
兵額皆是五萬之數。
總計六十萬兵馬。
分別鎮守在我大宋的東南西北四方邊陲。
其中鎮東、鎮南,皆為水軍。
鎮北、虎賁,坐鎮北方。
鎮西、虎威,坐鎮西方。
靜塞、保塞,坐鎮宋遼邊陲。
安、平、定、興四軍,分別鎮守西寧、太原、博州、邕州四地。
除了以上六十萬禁軍外,另有三支禁軍坐鎮汴京城。
分別是御龍衛、天武、捧日。
其中御龍衛,兵額滿額為一萬人。
天武、捧日,兵額滿額各五萬。
為防止御龍衛、天武、捧日長期居於汴京城,屬於訓練,難以拱衛皇城。
每三年,從各禁軍中抽調一萬精兵,補入御龍衛,原御龍衛一萬兵馬,分派往諸軍,補足空額。
每十年,從各禁軍中抽調十萬精兵,補入天武、捧日兩軍,原天武、捧日兩軍的兵馬,分別派往諸軍,補足空額。
此舉,就是為了確保,無論何時,汴京城的駐軍,還有各地的鎮軍,都保有過硬的戰力。”
說到此處,寇季頓了一下。
種世衡已經不顧及顏面,吩咐著站在身邊的宦官,去幫自己拿紙筆。
寇季簡單的一席話,給出的資訊量,卻已經超過了此前所有說的話。
種世衡的腦袋倒是能記住,但寇季所說的兵制,已經完全打破了大宋固有的兵制,他腦子裡固有的知識,以及不足以讓他去分辨其中的合理性。
他必須寫下來,逐條逐句的去仔細分析。
然後之後討論的時候,才有話講。
有人或許覺得,寇季明明講的很簡單,為何種世衡會覺得資訊量大呢?
那是因為寇季所說出的一切,是建立在已有的大宋兵馬制度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