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五章 荊楚美人,兵不厭詐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湖廣的省會武昌城坐擁著詩仙筆下的黃鶴樓等人文古蹟,這裡是全國性水陸交通樞紐,享有

“九省通衢”的美譽。明洪武四年,江夏侯周德興因城舊增築武昌府城,城周圍三千九十八丈,城垣東南高一丈闊二丈五尺,西北高三丈九尺闊九尺,他處牆高兩至三丈不等,牆體為陶磚砌就,城鋪九十三座,城樓十三座,環城挖護城河一道,水深一丈多。

新城共設九門,東有大東門,東南有新南門,南有保安門、望澤門,西南有竹欸門,西有平湖門,西北有漢陽門,北有草埠門,東北則有小東門。

正是因為武昌水運發達,由漢水入長江便可直通揚州、松江和蘇州等繁華之地,故而這裡一直都是楚中第一繁華處。

時至十月下旬,武昌的秋意濃郁。十里青石鋪路,兩旁店鋪林立,五層高的詩仙酒樓坐落在黃金地帶,據說當年詩仙李白便在此飲酒。

詩仙酒樓,用現在的經濟學來說便是大Ip。這座酒樓在幾經轉手後,新的主人花費巨資重建了這座樓,致使這間酒樓成為時下武昌城當之無愧的第一樓。

“三百兩!”

“五百兩!”

“六百兩!”……在一樓的大廳處,一幫身穿綾羅綢緞的人正面對高臺不斷地出價,其中兩人更是得了鬥雞眼般不斷地抬價。

若有好事之人在此,定是好奇他們正在爭奪何物?此時此刻正在乾清宮處理奏疏的朱佑樘亦是不會想到,在他主政的這片土地上,一大幫官員或鄉紳正在競買人口。

不錯,而今遭到哄抬的並不是物品,而是一個嬌滴滴的舞娘。舞臺中央的女子身材窈窕,正在那裡翩翩起舞,宛如是一隻彩蝶般。

雖然大明王朝禁止人口買賣,但律法歷來是禁民不禁權,而敢於買人口從來都不是普通人,正是那些有權有錢的官紳階層。

特別這個時代的女人,本來就沒有人權可言。有利益的地方自然有江湖,當這個江湖的利益達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會出現一批趨之若鶩的人,鋌而走險自然不在話下。

隨著揚州等地的青樓興盛,一些名妓和花魁贖身的費用動輒過萬兩,而揚州的鹽商為了紅顏更是不惜一擲千金。

正是有著如此龐大的需求市場,那麼貌美如花的年輕女子價錢自然是水漲船高。

一些人口販子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只需花費幾兩銀子便能從窮苦人家挑選五官精緻的幼女買來培養,侍到成年後,將這些女子賣給富商和青樓便能得到鉅額回報。

雖然在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投入金錢和精力,待到成年未必能賣上好的價錢,但這無疑是一種很划算的投資。

其實最成功的是某位鎮守太監,從一個邵姓人家買得一個幼女,後經培養,而今已然是當朝的太妃,則後來的孝惠邵太后。

湖廣可謂是山高皇帝遠的地方,致使這個非法的灰色產業巧然成型,而詩仙樓成為一個出售美貌少女的大平臺。

咚……一個琴音從兩樓響起,當即吸引到眾人的目光。卻見在那珠簾之後,一個身穿窈窕的白衣女子悄然坐在那裡,那雙羊脂般的玉手輕撥著琴絃,美妙的音符便從上面傳了下來。

剛剛還在吵吵鬧鬧的賓客紛紛投來關注的目光,初時僅僅只是好奇,但慢慢地張開了嘴巴,諾大的大廳愣是落針可聞。

在這一刻,時間彷彿是靜止了一般。待一曲彈罷,上面的珠簾沙沙地被掀起,卻見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抱琴走出。

“小女子綺蘭獻醜了!”聲音溫婉而動聽,少女抱琴朝眾賓客盈盈一禮。

少女的臉龐被一方紗巾所擋,卻是無法看清女子的容貌,但如此身段和琴藝,卻已經足夠讓人蠢蠢欲動。

“我……我八百,不,願出一千兩!”

“二千兩,老夫竟然出二千兩購之!”

“本官雖清廉如水,但亦願為綺蘭出三千兩!”……在看到這個名叫綺蘭姑娘的演出後,儘管沒能看清芳容,但這下面的老色胚當即紛紛進行出價地道。

一個本地的員外看到那些人的反應,便進行譏笑地道:“你們這幫外地來的,別在這裡貽笑大方!綺蘭乃我們荊楚第一美人,別說區區三千兩,即便是三萬兩都未必買得到,據說楚王不日便要將綺蘭姑娘迎進楚王府了!”荊楚第一美人?

剛剛叫價的富商們聽到綺蘭竟然有如此響亮的名頭,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便是面面相覷起來。

這荊楚歷來出絕世美人,而今敢冠以如此的名頭,對方的相貌定然不俗。

今配著這一手大師級的琴技,若是將人送到揚州那邊,必定又是花魁級的人物。

這裡的掌櫃自然亦是不傻,不管是不是已經被楚王預定,定然是要尋得高價再售出,自然不可能幾千兩便能將人帶走。

在這裡說話間,那位荊楚第一美人綺蘭已經消失在二樓,人卻已經不知去向。

“別傻看了,正事要緊!”王煜看到同伴胡軍還盯著綺蘭消失的方向,當即便一把拍向胡軍的後腦勺道。

胡軍一個吃疼,便急忙扭頭望向不遠處的那張桌子,這才發現一直盯著的人已經起身離開了。

“此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一個身穿六品官服的中年男子從詩仙酒樓離開,似乎是在回味無窮的模樣,正是搖頭晃腦地文鄒鄒地念道。

王煜和胡軍尾隨著那個六品官服的中年男子,這個中年男子毅然是一個閒官,正慢悠悠地朝著碼頭的方向而去。

王煜跟蹤對方已經有幾天時間,故而早已經摸清對方的習慣,便是一直遠遠地尾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