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雖然是一個新穎的名詞,但其實一點都不新鮮。
從古至今,朝廷或皇帝“舉債”的情況並不是沒有,但最終的結果幾乎都是失信違約,甚至本朝還發生了本世紀最大的違約事件。
朱棣在起兵奪取皇位的過程中,由於自身的兵力過弱,便向手握重兵的寧王朱權借兵,並親口許諾寧王朱權事成後平分天下。
半個天下,這是一筆無可估量的財富,亦不怪當時的寧王朱權會動心。
只是朱棣攻陷南京城後,平分天下的事情壓根提都不再提,甚至寧王朱權亦是不敢吭聲,眼睜睜看著朱棣違約。
最終,朱權還被安排離開封地,改封南昌。
由此可見,高高在上的皇權即便失信違約,哪怕是親王亦不敢吱聲。在這個封建王朝中,一旦皇帝出現違約的行為,又有誰敢向皇帝討債呢?
若是弱勢的皇帝或許還有一點希望,但弘治登基以來無愧暴君的稱呼,哪怕是皇親國戚都沒有留情。
一旦弘治帝選擇失信違約,京城的所有富戶只能自認倒黴,那辛辛苦苦積攢的三百萬兩隻能是打水漂了。
“陛下是言而有信之君,我們朝堂重臣亦不是坑蒙拐騙之流,一年一分息已是恩惠於民!咳咳……若是戶部無法完全發行國債的任務,那便是你們戶部全體官員失職!”萬安頂著年邁的身軀坐在這裡旁聽,卻是給國債的事進行定性道。
聲音傳到閣樓之上,這裡的茶香嫋嫋而起。
朱祐樘伸手端起韓幼英遞過來的茶杯,輕輕地品了一小口。
他知道國債的調查結果是民眾對自己信用的懷疑,現在看到萬安如此庇護自己,心裡亦是感到一點欣慰。
只是很可惜,萬安現在的身體明顯出了問題,哪怕自己想要一直重用這位老首輔,但奈何還得經由上蒼的同意。
現在國債的問卷調查呈現不理想的反饋,雖然他並沒有違約的打算,但亦是明白這些臣民的顧忌。
相對於那一分息的誘惑,作為借貸物件的皇帝和朝廷權勢太大了,而他們損失本金的風險係數確實不低。
若是自己真的言而無信做第二個朱棣,這幫民眾亦是隻能啞巴吃黃連。
泥人都有三分火,何況戶部一直盡心盡力做事。
李嗣面對萬安的指責,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卻是痛恨這個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老首輔。
戶部右侍郎吳裕知道弘治確實是言而有信的君王,當即進行表態道:“元輔大人所言極是,發行國債確實是恩惠於民之舉,只是現在民眾確實擔心朝廷違約。單是戶部一個衙門恐怕無法打消民眾的顧慮,所以需要各個衙門一起配合造勢,亦想請諸位大人獻策!”
事情到了這一步,一昧推卸責任並沒有用處,而今之計還是要商量一個對策,拿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案。
經過這麼多次的最高會議,其實很多難題的解決方法未必是由本部官員提出,反倒是集思廣益的結果。
正是如此,他選擇先攬下一點責任,同時將所有人都拉進來。
咦?
工部尚書賈俊等官員原本是高坐釣魚臺,卻不想這個小小的戶部侍郎將他們一起拖下水,現在這個麻煩事均攤到他們所有人的頭上。
萬安看到吳裕主動攬責,臉色頓時緩和了不少。
刑部尚書何喬新很討厭吳裕耍小聰明,顯得皮笑肉不笑地道:“配合?你乾脆讓我們六部官員一起認購得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道靈光突然閃過大家的腦海。
吏部尚書李裕的反應最快,當即便表態道:“咦?這倒是一個好方法!”
“若由我們帶頭,還真有示範的作用!”
“不錯,何尚書這個辦法著實是一個良方!”
“若是如此的話,我願意認購戶部發行的國債!”
……
工部尚書李嗣等官員思索“何喬新的提案”後,眼睛頓時紛紛亮起,卻是知道由他們這幫重臣帶頭購買國債確實是一個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