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朝的二月,這是一個忙碌的月份。
天剛矇矇亮,舉人毛澄便早早起床,開始赴考前的最後準備。
他身穿一襲青布長袍,頭戴方巾,顯得既樸素又不失文人的儒雅,眼神中充斥著一抹堅定與不撓。
在微弱的燈光下,他仔細檢查著自己的文房三寶:筆、墨、硯,確保每一件都完好無損。
他此刻的心中充滿了期待與緊張,這場考試是他多年來的苦讀和追求,今朝赴試將決定此生的命運。
毛澄是一個獨行俠,領著自己的老僕人挑著燈籠便出了客棧,背上是考具和食籃。隨著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流,緩緩走向順天貢院的大門。
順天貢院門前早已是人頭攢動,來自四面八方的舉人們或三五成群,或獨自站立,都在等待著開門的那一刻。
他們在這裡或低聲交談,或閉目養神,空氣中瀰漫著緊張與期待的氣氛。
“這不是毛神算嗎?”
“只不過是瞎貓撞到死耗子!”
“此人倒是有點小聰明,但會試講的是真本領!”
……
各省的學子之間都存在著火藥味,面對毛澄這個競爭對手,亦是有高傲的江西學子站出來陰陽怪氣起來。
早前京城有關天子南巡遇險的輿論在京城突然火熱起來,而毛澄敏銳捕捉到其中的貓膩,亦是將事情彙報給自己的岳父。
他的岳父陳愷亦是將事情上報兵部尚書劉宣,劉宣當時訓斥了陳愷一頓,但事後對陳愷進行了嘉獎。
作為最早發現事情異常的毛澄,此次算是一個立功表現,所以毛澄亦是因為這個事情在京城小小地火了一把。
只是人紅是非多,如今成為很多自視甚高舉子將毛澄視為眼中釘,面對已經三十出頭的毛澄進行挖苦:“看他的面相,恐怕已經三十好幾了吧?要是本公子,早就到戶部報到,老老實實做一個舉人官!”
毛澄保持著一貫謙虛的行事作風,面對熟人通常會主動作揖,對於旁邊這些流言蜚語或嘲諷卻是充耳不聞。
頗為意外的是,此次的主考官正是兵部尚書劉宣。
雖然現在會試已經不興投門生刺,但他跟劉宣終究透過岳父產生聯絡,所以他現在行事更加的低調。
兵部尚書劉宣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之一,而今帶著一幫考官出現在這裡,然後進行固定的考前儀式。
隨著貢院大門緩緩開啟,舉人們依次排隊進入。
毛澄跟隨隊伍前進,心中暗自祈禱一切順利,哪怕折點壽亦認了。
在入場口,他接受了嚴格的搜檢。
搜檢兵仔細地檢查他所攜帶的考箱、食物和被褥後,又讓他脫掉身上的衣服,確認沒有夾帶任何違禁物品後,才允許他進入考場。
毛澄沿著寬大的甬道先尋找自己所分配的天字號考巷,而後尋得被分配的九號考舍,便開始跟其他舉人那般放下行李打掃考舍的衛生。
當所有考生入場,貢院大門緩緩關上,而這個門需要第九天才能重新開啟。即便這裡發生火災,亦是優先於自行滅火。
明遠樓的三聲鼓響,考試便正式開始了。
毛澄深吸一口氣,看到剛剛派發下來的考題,提筆開始答題。
他的心中充滿對未來的憧憬,這一刻的努力將決定他未來的命運,而他十分渴望投身於這個蒸蒸日上帝國的建設之中。
正當文科會試如火如荼的時候,武科亦已經悄然開啟了。
由於當今帝王弘治十分重視軍隊建設,所以武科進行了改革。在武舉的基礎上,又建立了武學院,供全國各地的潛力武舉人進入學院深造。
天剛破曉,朝霞映照在武學院大門之上,銅釘閃爍著微光。
學院門前已是人聲鼎沸,來自全國各地的武舉人匯聚於此,他們或身穿棉衣,或穿絲綢,每個人的眼中都閃爍著對軍事的熱愛與對未來的憧憬。
隨著鐘聲響起,學院大門緩緩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