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瓊林宴後,六百名新科進士進入鴻臚寺進入“崗前培訓”,主要是學習各種朝會、祭祀等官場禮儀。
相較於以前的新科進士分配模式,如今大明朝的科舉任官制度進行了很大的改革。
弘治朝一舉打破傳統單純透過殿試成績和個人出身的任命的方式,而是採用了科舉成績和麵試的雙重考察,從而物色到更加優秀的人才。
李威今日早早起床,在街頭小攤上買了燒餅和鹹菜,穿過繁忙的長安街道,然後來到莊重而神秘的西江米巷。
這裡一面面高聳的院牆,門前威嚴的石獅,都讓他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亦是他所向往的入職之所。
如果能夠進入這些衙門任職,不說將會領先於其他的新科進士,而且還能更好地為大明王朝的建設添磚加瓦。
最終,他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一座掛著嶄新牌匾“外事部”的衙門。
外事部現在是大明王朝十二部之一,主要職責是跟海外的總督府進行聯絡,既要服務於海外總督府,亦要約束總督府的一些不當行為。
這是一個全新領域的衙門,但亦是李威的嚮往就職之所。
對他本人而言,既能有機會乘船前往海外見識世界之大,亦能夠在京職任職照顧家庭,可謂是一舉兩得。
李威深吸一口氣,於是邁步進入外事部衙門。
原以為自己來得夠早了,但進入庭院才發現,這裡已經排了一支數十人的隊伍,這些都是前來參加外事部的面試。
雖然大家彼此都是同年,但現在彼此其實是競爭關係,所以都已經顧不上官場的客套禮儀,而是緊張地排隊等待面試。
“我好緊張!”
“我也緊張,又想更衣了!”
“這種事情誰能不緊張的,放鬆吧!”
……
幾個新科進士的關係倒是挺好,雖然是一起前來外事部面臨,但亦是相互鼓勵著,但那份緊張感是揮之不去。
“正堂大人已到,現在面試正式開始,凡是被叫到名字的應試者到本官這裡!”一個身穿六品官服的中年男子出現在他們面前,顯得公事公辦地宣佈道。
李威手心不自覺地冒汗,環顧四周,發現前面幾個面試者顯得從容不迫,甚至是一副勝券在握,讓他心中的緊張感更甚。
他們的去留權完全取決於他們所面試的衙門,只是這些衙門免不得徇私舞弊,錄取名額沒準已經被前面這幾個新科進士透過關係內定了。
“咱三甲會不會只走一個過場?”
“你要是這麼想,那就有負陛下的苦心了!”
“陛下避虛就實,要的是要做事的人,像陳寬縱是二甲亦難助大明分毫!”
……
隨著越來越多的新科進士面試結束從裡面出來,大家觀察他們的反應,或多或少看出一點端倪,而大家一致以為三甲進士並不是陪著走過場。
至於這裡是否存在大量的內定人員,卻是不得而知了。
像早前一直盛傳狀元郎唐寅結交財大氣粗的徐經從宋澄那裡買到會試的考題,直到現在都有人視為有內幕,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確實是有人惡意中傷。
李威的心裡顯得更加的緊張,因為他不僅是三甲進士,而且沒有什麼家庭背景,以後必定是偏遠知縣或一府推官。
“李威!”
終於,輪到他面試了。
李威在其他面試者的目光中,顯得緊張地走向了那個面試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