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印度一直都是各方勢力眼裡的一塊大肥肉。
他們民族的戰鬥力一直不強,偏偏擁有肥沃的土地和大量的人口,而且還擁有位置極佳的海岸線,導致來自陸地和海洋國家的雙重窺視。
結果呢?印度自己並不爭氣,屢屢讓外族得手。
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雅利安人。原居住在中亞的遊牧民族遷移到南亞次大陸,征服了當地的土著民族,建立了奴隸制小國,並確立了種姓制度。
公元前6世紀末,波斯第一帝國崛起後,透過開伯爾山口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帶。
公元前327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沿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經過與印度國王波拉斯的四次大會戰後取得勝利,並在印度河谷建立了兩座亞歷山大城。
公元前2世紀初,希臘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後入侵印度,其中從中國敗走的大月氏在北印度建立了貴霜帝國。
1206年,阿富汗古爾王朝統治德里的總督庫特布丁·艾伊拜克入侵印度後,建立了德里蘇丹國,給整個印度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他們比前幾次的入侵更加兇狠,此次庫特布丁·艾伊拜克給印度帶來最黑暗的時期,在這個佛法聖地要求部份印度人信奉伊斯蘭教,最終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獨立埋下了伏筆。
德里蘇丹國的統治階級都是中亞來的伊斯蘭教軍事封建貴族,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四十大家族”為核心,佔有大量的軍事采邑土地“伊克塔”,並依靠中亞外族僱傭軍為統治支柱。
他們對印度教封建主及各階層廣大居民採取敵對、歧視、迫害等高壓統治政策,強徵人頭稅及強迫改宗伊斯蘭教,刺激了印度教各階層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情緒。
經過幾個伊斯蘭教王朝的更迭,現在統治印度的德里蘇丹國已經是一個空架子,下面是各個大小諸侯割據的狀態。
德里蘇丹國由阿富汗人建立的洛迪王朝第三代蘇丹伊卜拉欣·洛迪的統治,但他性情暴虐,殺戮廷臣殆盡,引起國內強烈忿恨,其統治搖搖欲墜。
按著原先的歷史程序,僅僅經歷三世的洛迪王朝已經來到了末期,即將被帖木兒帝國後裔巴布林所取代。
取代洛迪王朝的巴布林是帖木兒帝國後裔,自從被驅逐河中之後,翻山越嶺進入阿富汗,奪取喀布林,在喀布林建立了一個小王朝。
原本巴布林的首要目標是要收復河中,但河中的局勢變化太快,所以他將目光轉到分裂且衰弱中的洛迪王朝。
東暖閣的燈火搖曳,太監和宮女小心翼翼地送來參湯。
朱祐樘的注意力始終在送來的幾份情報之上,今巴布林從喀布前往印度發動戰爭,這一場事關印度領土歸屬的戰爭即將在那片多災多難的土地上全面打響。
“印象中,巴布林似乎是提前幾年入侵印度!”朱祐樘努力地回想著莫臥兒帝國所創立的時間,隱隱間覺得自己的出現影響了歷史程序。
面對印度這一塊大肥肉,自己何嘗不想啃下來。
大明王朝印度洋總督府入駐印度洋後,自然無可避免地跟德里蘇丹國打交道,所以很快了解到德里蘇丹國已經失去了民心。
印度正處於諸侯割據的混亂之中,加上洛迪王朝的軍隊並不強,所以他們大明王朝完全可以派兵一舉吞併印度。
汪直出任印度洋總督時期,那時印度總督府的戰力不俗,自然擁有入侵印度的實力。好戰的汪直對這個事情十分積極,到任不久便已經蠢蠢欲動,前前後後向自己上表幾次請戰。
朱祐樘當年確實十分心動,但作為一個成熟的皇帝需要抵擋住這種誘惑,而且要擁有全方位思考的頭腦。
印度擁有良好的農業基礎,如果大明能夠入主那片土地,確實可以為大明王朝帶來大量的糧食,同樣可以安置一些人口。
只是歷史早已經證明,單純的農業經濟其實是十分脆弱的,一旦遇到類似小冰河時期的自然災害,哪怕再強大的王朝都最終走向毀滅。
反觀海上霸主的國家,只要他們海上霸權沒有丟失,便可以掌握全球海上貿易,註定是全球最耀眼的存在。
即便是在科技發達的後世,各國都十分注重海上霸權,一條小小的蘇伊士運河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更是直接影響全球的經濟大動脈。
正是如此,印度固然是一塊大肥肉,但其實遠遠無法跟海上霸權相比。
朱祐樘當年之所以不採納汪直的提案,並沒有選擇入侵印度,一則大明王朝在印度洋想要樹立禮儀之國的人設,二則是打仗需要投入太多,而最重要的原因是海上霸權。
雖然印度的土地確實能夠得到不錯的經濟回報,但亦存在著農業經濟的風險。何況大明王朝發兵印度是一筆重大投入,經營和管理印度又是一筆重大投入,這裡還存在著種種的變數。
朱祐樘正是基於這些考慮,當年並沒有理會印度這塊肥肉,而是著重清理整個印度洋的所有船隻,從而成為全世界真正的海洋霸主。
現如今,新的時機如期而至,巴布林進犯印度將會給印度總督府入駐印度地區提供藉口。
朱祐樘的嘴角微微上揚,於是作出決定:“歸屬我大明印度之諸侯,當佑其國其民!洛迪國王性情暴虐,虐殺其臣民,遭百姓忿恨,又不尊我天朝,當坐看其傾覆即可!”
由於種種原因,大明方面沒有將洛迪王朝收為小弟的想法,而洛迪王朝自持身份同樣沒有打算向大明進貢。
現在洛迪王朝面對進犯的巴布林已經是病急亂投醫,竟然想要大明王朝出兵相救於他,只能說他是打了一手好算盤。
不過現在印度洋總督府入駐印度的時機已經成熟,既然印度進入動盪時期,那麼大明自然是要從中撈取好處。
即便此次不能興建一個印度行省,亦得趁機佔下一片平原,打造屬於大明王朝的印度糧倉。
夜色籠罩下的紫禁城顯得莊嚴而神秘,月光如水灑落在乾清宮的大院中。
今晚侍寢的是英妃瑪格麗特·都鐸,一位充滿著西方魅力的年輕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