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零六章 賜號平反,佳麗三百

傍晚時分,暮色中的紫禁城彰顯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建築工藝。

紫禁城的紅牆是這個時代少有的牆體顏色,黃色琉璃瓦為各個宮殿鋪上帝王之威,而這座由城牆圍起來的宮殿宛如是一個獨立的王國。

一行人從那座湖光山色的皇家園林出來,正是朝著這座紫禁城的西華門而入,御林軍和錦衣衛早已經在這裡戒備。

朱祐樘乘坐龍輦由西苑門而出,便是看到對面的西華門,已經適應了現在這種“早出晚歸”的生活。

只是此刻的心情其實是有些沮喪的,剛剛好不容易遇上一條超級大的魚,結果自己的魚線再次斷掉了。

作為一個合格的釣魚人,自然不能僅僅滿足於“不空軍”,而是要不斷進行自我挑戰,釣起一些能讓世人震驚的“巨物”。

很是可惜,魚線再次崩掉了。這種感覺就像前世做著一個春夢,結果突然間被舍友吵醒,你說心情多氣餒?

朱祐樘知道想要杜絕這種事情再度發生,僅僅依靠工部左侍郎白昂恐怕不太靠譜,還得努力尋找更好的天然纖維,亦或者在化學實驗上取得重大突破。

朱驥顯得十分盡職盡責地嚴守在這條夾道中,只是今天有所不同,突然跪在道中遞上奏疏道:“陛下,臣有一請,請陛下親閱!”

“朱指揮使,你這不是故意擾陛下清休嗎?”劉瑾看到朱驥竟然在這個時候當面遞奏子,當即便忍不住訓斥道。

朱祐樘朝劉瑾輕輕地抬手,便望向跪在地上的朱驥淡淡道:“呈上來!”

劉瑾其實清楚自家陛下並不喜歡這位錦衣衛指揮使,只是聽到朱祐樘已經發話,亦是急忙閉上嘴巴,便上前將奏疏進行轉呈。

龍輦僅僅只是停住,但並沒有放下。

朱驥看到自己的奏疏已經轉交到朱祐樘手裡,便是進行請求道:“臣岳父少保于謙被先帝平反,今請陛下封贈諡號、賜與匾額,給予國家祭祀!”

在北京城的保衛戰中,于謙和石亨居功至偉。

土木堡之變後,兵部左侍郎于謙成為京城保衛戰的最高指揮官,由於知曉也先會來,在北京城亦是做足了戰前準備。

他請朝廷下旨調南北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備倭軍、江北和北京所屬各府的運糧軍,同時北方各府派兵共計十餘萬前來順天府,而且將通州糧倉的米糧帶回京城,而今可謂是兵多糧足。

另外,英宗所倚重的錦衣衛指揮使馬順被文官打死,三千營提督忻城伯趙榮下獄,凡是擁有兵權且忠於英宗的人員全部進行打壓。

北京城的九名守將不再是武勳或太監,而是換成了石亨、劉聚和湯節等邊軍將領,亦或者孫鏜、陶瑾等地方將領。

十月十一日,也先率領大軍兵臨北京城,嚮明廷索要鉅額恩賞換回英宗。

面對也先索要鉅額賞賜,于謙斷絕拒絕,卻是已經有意要放棄英宗。

至於守門的將領一直跟蒙古處於敵對狀態,甚至他們的祖輩便死在蒙古的刀下,現在受文官集團的恩惠,自然不太可能開啟城門。

也先終究是外族,看到無法透過英宗換得大筆的好處,便想要將北京城佔為己有,當即派遣自己的弟弟孛羅和大將平章卿那孩進攻西直門。

在這場戰役中,表現最出色的其實是石亨。

石亨於宣德九年世襲寬河衛指揮僉事,因其身軀高大,善騎馬射箭,酷似關公之勇,很快便在大同軍中脫穎而出,出任大同參將輔佐大同總兵武進伯朱冕十餘年。

因智勇雙全,英勇擅戰,時人稱“亨雖為偏將,朝廷視其為大帥”。

正統十四年,也先領軍來犯,大同總兵武進伯朱冕和西寧侯宋瑛陣亡於陽和口,參將石亨單騎逃回。

雖然朝廷保留其大同參將一職,但都督僉事降為都指揮同知,而朝廷要求他在當地募兵,待立功贖罪。

儘管石亨被朝廷降罪,但朝廷亦是清楚責任並不在石亨,而從石亨在大同十餘年的戰功來看,可以說是大明如此第一勇將。

石亨跟其他邊軍將領一起被召回京城“勤王”,監國朱祁鈺將石亨晉升為右都督,掌管了五軍大營,封武清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