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七十七章 難測帝心,恩榜現世

徐鴻嚥了咽吐沫,此時的心情有些激動。

通常而言,只要不是太懶散的皇帝,在傳臚大典前都會舉行一場小傳臚,即由皇帝來面試最優秀的前十名考生。

此次他在殿試中的成績優異,有幸成為小傳臚的被召考生之一,而當日所發生的一切仍是歷歷在目。

幾天前,那日同樣是陽光明媚的好天氣,他們十人一起被太監領進了西苑。

此次成績排名讓人意外,傳統的科舉強省在會試和殿試的成績不盡如人意,而現在最出彩的十人中竟然有三位是來自廣東。

除了他自己和張遂外,另一位便是廣州府東莞縣的劉存業。

劉存業在廣東其實頗有名氣,在年少時便以優異的成績透過了廣州院試,於成化十九年參加廣東鄉試取得第二名的成績。

作為二十三歲的廣東鄉試第二名,且是《尚書》的經魁,如此優異的成績被大家一致看好,甚至有算命先生斷言劉存業有狀元之相。

徐鴻比劉存業要小上好幾歲,看到如此光彩奪目的劉存業,亦是隻能仰望。只是後來的接觸及瞭解到一些事情,發現劉存業這個人缺乏自主能力,為人處世方面還不及自己。

以當年鄉試高中為例,按說怎麼都要即刻前往京城參加次年的會試,在會試上博取進士功名。

劉存業做了一個令人大跌眼鏡的舉動,由於他母親擔心他第一次出遠門會遇到危險,結果他主動放棄乘勝追擊的好機會,沒有前往京城參加明年的會試。

三年後的成化二十三年,劉存業終於準備一切前來京城參加人生的第一次會試,結果動身太遲致使再次錯過了會試時間。

若是換作其他人,擁有他的天賦和鑽研四書五經的痴勁,早就已經早早金榜題名,但偏偏這種優柔寡斷的性格最終白白錯過兩次會試的機會。

好在,兩年後的弘治二年舉行恩科會試,這才給劉存業帶來了新的機會。

劉存業此次是吸取上一次的教訓,早早離開廣州趕赴京城,很順利地參加了會試,並且在殿試中取得了好成績。

只是有些可惜的是,劉存業已經三十歲,卻是錯過進入翰林院的最好黃金年紀時段。

釣魚?

真的是釣魚!

我們竟然猜對了!

……

徐鴻來到太液池邊上,這裡已經準備了十個釣位,沒想到考試的內容真給他們猜中了,心裡不由得一陣興奮起來。

“我母親從小便教導不得在河邊釣魚,故學生不敢從命,勞煩公公替學生向陛下說明緣由!”劉存業突然站了出來,顯得一本正經地拒絕道。

錢福當即鬨笑起來,目光充滿嘲諷地望向劉存業:“我看你是故意給自己找藉口,是怕輸得太難看!”

徐鴻卻是苦澀一眼,顯得目光復雜地望向這位同鄉。

雖然像是逃避這一場比試,但他卻知道這並不是藉口,而是劉存業拒絕的真正原因。

通常而言,他們廣東舉子北上京城赴考,首選必定是走水路,超越梅嶺,借道贛江,沿京杭大運河北上。

只是因為劉存業的母親說乘船危險,劉存業赴京走的幾乎是陸路,這亦是他因何第一次赴京會錯過會試時間的原因。

正是如此,劉存業早前是唯一一個不練釣技的廣東貢士,現在丟擲這一個說辭,想必正是因為他母親有所交代的緣故。

“陛下說了!孝順可嘉,那就在旁邊待著吧!”此事並沒有遭到皇帝的為難,而是將劉存業安排到旁邊觀看。

武進士和武生的事情早已經傳開,所以現在提供的魚餌只有很少的量。

徐鴻跟其他八人一起進行釣魚,雖然在東昇客棧有過練習,但終究釣技一般,半個時辰僅僅只釣上來兩尾小魚。

只是好在,後面有幾個人比他釣得還要差。

其實大家都是從小便埋頭於四書五經的人,誰都不可能將時間浪費在垂釣上,故而幾乎沒有幾個真正會釣魚的。

“釣魚,唯一靜心矣!”釣得最多的是出生在松江邊上的錢福,此次一共是釣了五條魚之多,顯得十分得意地道。

靳貴等人的收穫都比較少,顯得十分的沮喪,卻是知曉跟狀元無緣了。若是以漁獲來排名的話,那麼狀元便屬於錢福。

錢福出身於名門世家,自稱是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據說七歲即能作文,詩文更是名動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