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慶制訂的大戰略是“存遼耗金”.用遼國這塊頑石慢慢將女真這把利刀磨鈍.中原趁亂在其中取利.休養生息.然後大圖.
現在的西門慶很想跑到宋遼的邊境上去調研調研.按理說.西夏的和平條約已經簽訂了.這裡也沒他什麼事了.完全可以功成身退了..可是.西門慶發現自己走不得.
因為西北路的吐蕃部族.有蠢蠢欲動的苗頭.形勢相當微妙.如果再微妙些兒.就是一場巨大的叛亂了.
吐蕃政權興盛於唐初.衰亡於唐末.亂世裡很多吐蕃部族都內附於宋王朝.遷徙進了河隴地區.其族種分散.大者數千家.小者百十家.無復統一.
宋代西北吐蕃部族的分佈.可以用一人詞來形容.叫做“撞瞎眼”.這些吐蕃部族可以按地域分為四個部分..
一、秦鳳、涇原二路的吐蕃部族.這些部族又可分為秦州吐蕃、渭州吐蕃、原州吐蕃、涇州吐蕃.
二、熙、河、蘭、會、鞏州吐蕃部族.這些部族又可分為古渭州吐蕃、蘭州吐蕃、會州吐蕃、熙州吐蕃、河州吐蕃.
三、黃河以南的吐蕃部族.這些部族又可分為積石軍吐蕃、岷州吐蕃、洮州吐蕃、階、疊、宕州吐蕃.
四、湟、鄯、廓州的吐蕃部族.
這麼說吧.宋代西北吐蕃的四路部族經過官方統計記錄在案的就有一千一百三十個.如果集合起來.就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巨大力量.
很不幸的.這些部族正有暗暗集合的苗頭.如同地火在湧動.
說到底.還是宋朝不好.昏君奸臣的殘酷剝削.是令民族離心的最大原因.試舉一例..
在秦州夕陽鎮一帶.活動著一個吐蕃的“尚波於部”.也叫“尚巴約部”.此地為古伏羌縣地.由秦州夕陽鎮至臨洮抹邦山是生產材木的大森林區.宋朝政府所需
材木皆取給於此.宋徽宗登基後.大興土木.營造宮室道觀.以競奢華.蔡京媚上欺下.派心腹知秦州.又在渭北置採造務.築堡據要害.派戊卒鎮守.強取材木.與邊民爭利.不費絲毫本錢.歲獲大木萬本.以給京師.貪官汙吏從中上下其手.大發昧心財.
這種竭澤而漁的濫砍濫伐.與毫無節制的橫徵暴斂.終於激起了尚波於部的強烈反抗.部落酋長率眾而來.克堡壘.攻採造務.殺貪官汙吏多人.蔡京、童貫等奸臣唯恐絕了大木的來源.不能討官家的歡心.遂調西兵大舉進剿.如獅子搏兔一般.血洗尚波於部.除部分逃入深山老林的部眾倖免外.餘者無分老幼.盡遭毒手.
雖然血流成河.但貪官汙吏意猶未盡.於是揮軍四下掃蕩.周邊的大石、小石族、安家族、內屬三族、裕勒凌族、野兒和尚族、隆中族、默星族、王泥豬族……皆被荼毒.官軍劫掠財物.侮辱婦女.壞事做絕.種下了深深的仇恨.
宋朝所訂的民族政策本是撫綏與鎮壓.到了政和年權奸柄政後.當然不會再花費本錢去撫綏.自然要殘酷鎮壓以利剝削.尚波於部的遭遇.只不過是無數慘劇中的一個縮影而已.
如今腐宋滅亡了.但吐蕃各部族並不感激滅亡了宋朝的西門慶.在他們眼中.西門慶和腐宋的貪官汙吏都是一丘之貉.朝代的更替.也不過是換了一個握鞭子的殘暴主人而已.
但奴隸不會永遠割削自己的血肉供奉貪婪者.吐蕃各部族在西夏的暗中推波助瀾下.決定要聯合起來大鬧一場了.
乾順在自己王宮中悠然而笑:“西門慶.遼國雖已經自顧不暇.無法牽制你.但吐蕃作亂.你又將如何應付.我只希望你鎮壓的力度大一點兒.再大一點兒..那麼.就成了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我大夏有福矣.”這正是:
方知北方騰奸狡.又看西路起干戈.卻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