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7章 大破襲,大繳獲

隨後的幾個小時裡,晉中平原上戰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

野戰3團在安排部隊攻克鬼子一處炮兵陣地的同時,也安排部隊向另外兩處炮兵陣地發起了急襲。

此時,附近的兩處鬼子炮兵陣地已經收到了八路軍侵襲而來的訊息,急急忙忙的組織火炮進行轉移。

奈何,岡村寧次專門從關東軍調來的重型壓制火炮,普遍存在重量過大,機動性不佳的問題,轉移起來速度很慢,行進時同樣速度很慢,因此尚未轉移到安全地帶,就被3團的戰士們追上。

脫離了炮兵陣地上的工事,這些炮兵和輜重兵們更加的脆弱,根本抵擋不住連戰連捷、氣勢如虹的3團部隊,很快就被3團戰士們突入其中,盡數消滅了。

同時,3團部隊再次繳獲了一些受損的重型壓制火炮。

不得不說,鬼子炮兵還是很有榮譽感的,眼見裝備不保,臨死前乾脆破壞了一些關鍵部件。

而後,3團部隊開始向周邊擴充套件,搶佔關鍵鄉鎮,先行佔據關鍵點位,等待著後續的援軍。

………………

在野戰3團部隊攻勢如潮時,新一團、772團部隊也沒有閒著,在兩位團長帶領下,向著防禦空虛的據點、鄉鎮等發起了攻擊。

早在決戰失利,部隊損失慘重後,筱冢義男就已經發現形勢不妙起來。憑藉著敏銳的戰場直覺,他也立即發現了晉中極度空虛極易被敵人所趁的事實,立即開始了快速收縮,將小鄉鎮、小據點的兵力向著縣城集中,期望集中兵力守住這些關鍵點位和區域,以度過目前的艱難時刻。

因此,面對空虛的防禦,兩位團長初期攻勢如摧枯拉朽般,迅速佔領和“收復”了大片的地區。

此時不是逞強攻打縣城的時候,畢竟後續也守不住。他們按照大旅長和張司令的要求,立即下沉鄉鎮,鎮壓漢奸劣紳,掃清親日武裝,幫助地下組織紮根晉中。

順帶著,也幫助張司令“佔領”繳獲加成,收穫大筆大筆的物資。

………………

下午2點左右,張雲和總部派來的支援部隊前後腳來到了前線。

沒有來得及歇歇,張雲立即召集前線部隊指揮官,部署了反攻及破襲事宜。

站在前線指揮室裡,張雲手裡拿著長棍,指著地圖說道:“如今戰局已經十分明朗。”

“我部憑藉著工事優勢以及炮火優勢,硬生生的挫敗了鬼子早上發起的總攻,並殲滅了數萬鬼子,取得了極大勝利。”

“如今山區內殘餘的數萬日偽軍,不僅面臨著彈藥不足、物資匱乏的情景,且已經嚴重失去了銳氣,被我們壓制在山區工事裡動彈不得。”

“不過,雖然我軍已經取得極大優勢,但不可否認的是,鬼子也不是弱兵。如果我軍強行發起總攻,直接攻擊據守工事的日偽軍,那敵我態勢就會翻轉過來。”

“雖然我相信,哪怕是硬吃,我們應該有把握全殲鬼子的部隊,但恐怕也會付出極大的犧牲。”

“如今敵人整體強,而我整體弱,敵人優秀兵員補充快,我軍優秀兵員補充慢,不可以這樣與鬼子兌子。”

“因此,在反攻鬼子駐防山區部隊方面,以火炮襲擾及小規模試探為主,持續釋放壓力,堅決牽制鬼子部隊回防晉中。同時,以總部新派出的5000餘人部隊,替代野戰2團的部分防禦區域。”

說到這裡,張雲對著2團長老胡說道:“這樣一來,你們2團就有兩到三個步兵營,足夠下山參與作戰了。你回去之後,立即帶著民兵部隊,攜帶著彈藥補給,沿著3團開啟的通道,向著平原挺進,匯合3團部隊。”

在張雲的計劃中,野戰2團下山攻襲作戰的目標還是十分明確的,就是繼續擴大破襲範圍,以便收穫更多的“佔領”繳獲。

後續,等總部新抽調的第二批部隊抵達,張雲打算安排這些兄弟部隊接替野戰1團的位置,然後將野戰1團從前線中解放出來,而後也要開始對晉中的破襲。

………………

不是張雲貪心,非放著大量的鬼子不打,反而去破襲繳獲,實在是此次破襲晉中,機會實在是太好了,而繳獲物資又實在是太多太香了!

就在過去的幾個小時裡,新一團、772團和野戰3團如脫韁之馬般馳騁在晉中平原上,9團部隊則是不斷破襲在太原北側廣大區域。

4個步兵團,超過1.3萬的部隊,短短几個小時內已經為張雲“佔領”繳獲了40餘個鎮子,近500個村子,3處炮兵陣地、2處傷兵營地、4處車站駐地,繳獲加成了大概19萬噸糧食、價值3.2噸黃金的黃金白銀珠寶,以及大量布匹、銅鐵、肉食、礦石等等。

另外,還繳獲加成了十多門的重型壓制火炮,以及現實繳獲了近30門。

雖然這些火炮目前有些損毀,但是根據系統調換規則,這些火炮是實實在在的為張雲的儲備物資回了好大一口血。

而且,根據張雲的估計,至少兩天之內,鬼子的援軍是到不了晉中的,山區鬼子同樣難以動彈。

畢竟,鬼子就算從華北平原地區調兵過來,也需要足夠的時間整理部隊,然後乘車經京張線、同蒲鐵路北線達到沂州。

目前太原北部的部分鐵路已經被9團部隊摧毀,鬼子到達沂州後,還需要步行向太原進發,而後又步行向晉中山區挺進。

怎麼看,鬼子援兵兩天之內都到不了晉中,這也為獨立支隊開展大破襲提供了足夠的時間。

兩天時間,足夠獨立支隊各部隊將晉中平原除卻大城市以外地地方“佔領”一遍了,可以想象繳獲收益會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