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起,孟然恢復了日常讀書的生活。三年守孝,讓他的功課落後了很多,雖然他自己看了很多書籍,但全然不如授課先生系統講一遍來得好。
授課的依然是張府的遠方親戚張先生。
孟然見到張先生,恭敬行禮問好,“張先生好,許久未見了。”
張先生微微點頭,“孟少爺這三年辛苦了。”
“不辛苦,為父親守孝本是子女應該做的,哪裡談得上辛苦二字。”孟然一臉肅穆。
“很好。”張先生一臉欣慰,“經書讀得好與不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性。心中有禮義廉恥、忠孝仁愛,即便是不讀書,也是溫厚君子;心中若是蠅營狗苟、一副厚黑心腸,即便是讀了再多的書,也只是逐利小人。”
張先生感慨了一番,復又迴歸正題,“好了,閒話不多說,我們開始五經的學習。你自己這三年可曾看過五經內容?”
孟然恭敬答道:“五經都看過了。”
“好,既然看過了,那我就直接講其中的釋義以及典故。為了趕躍進度,我會加快授課速度,你可要做好心理準備。”
“先生放心,我一定認真聽課,不拖後腿。”
“好。”
......
此後,孟然早上長跑、打坐之後,學習五經內容,下午學習琴棋書畫,晚間跟隨方興學習刀法。
一開始,方興只是讓孟然在拳法、腿法練習之後,隨意揮刀劈砍。
從最初的五十刀,到後來一百刀、一百五十刀......
等孟然能夠一口氣砍出三百刀的時候,他開始傳授孟然真正的刀法。
方興以手代刀,隨意揮砍了幾下,只見他手法明快,動作迅疾,毫不拖泥帶水。
孟然心中不由豔羨,心中唸叨著,這才是真正的刀法啊,現在有人教我了,真是開心啊。
方興見孟然一副豔羨的模樣,也就不再浪費時間,直接開口說道:“然兒,這刀法其實是前人在實戰之中總結得來的,我也不過算是初窺門徑,你要好好學習,日後勤加練習。”
孟然高興道;“方叔叔,我一定會認真學習的。”
方興微微一笑,說道:“刀法在最初其實只有掃、劈、撥、削、掠、奈、斬、突八法,後來經過諸多武學名家的發展,這才有瞭如今的各種功夫套路。”
方興頓了一頓,讓孟然撿起一根木棍,說道:“你以棍代刀,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劈我一刀試試。”
孟然揮棍劈下,方興貼身一靠,手腕輕輕一提,就將孟然的攻勢化解,回手一個反擊,胳膊側壁就貼到了孟然的臉頰。他沒下重手,但衣袖還是打在了孟然的臉上,瞬間火辣辣的疼。
孟然咧著嘴,苦著臉道:“武學真的是博大精深啊,如果方叔叔這一下打實了,我的臉頰就不是簡單地疼一下了,恐怕整個腦袋都被打歪了。”
方興板著臉道:“武學之道,在於勤奮二字。即便是沒有好的天分,依舊可以將武功練的好。這可不像是修道,需要超越常人的天賦。”
孟然振奮精神,“請方叔叔繼續教我。”
方興笑了笑,繼續說道:“劈砍是刀的主要方法,這須剛猛有力才能奏其效。其用法,唯以身法為要,偃跳超距,眼快手捷。這裡所說的‘身法為要’,是指身法靈活多變,以軀幹來帶動刀的運動,以助刀的發力。‘偃跳超距’,是指跳躍輕靈,步法迅疾。‘眼快手捷’,是指眼法敏銳,揮刀快速勇猛。所以刀術練習,要注意氣勢威猛,精神勇往,身步靈活,勁力主剛,動作迅疾如風。”
孟然認真地點頭聽著。
方興繼續講道:“刀術練習,特別講究刀的運動必須與不握刀的閒手配合密切。刀、手配合,一是有助於身軀四肢在運動中的合諧,二是有助於維持運動中的平衡,三是有助於刀法力量在運動中的發揮。這是刀、手配合的三點原則。刀術的動作變化很多,如何做到刀、手配合密切,就須根據不同的動作結構,運用三點原則,使動作做得合諧、衡穩、有力。
刀術強呼叫整個身體來帶動器械的活動,‘刀不離身左右前後,手足肩臂與刀俱轉’,肩肘腕,足膝胯,以及胸腰,都須與刀法配合,身械協調。凡刀法所動,就應做到以身帶肩、以肩帶臂、以腕制刀、腰腿助力。例如掄劈刀,須擰腰轉體,右肩前順,肩動而臂伸,腕隨臂的揮動而轉動,使刀的劈法藉助於腰、肩、臂、腕的整體活動而將力量發揮出來。如果身腰不活,肩肘腕僵硬,不能形成整體活動,身械也無從協調,刀法也無從發揮。
刀術尚猛,但猛並不等於純剛,刀法的運使和強調剛柔兼用。一般說來,刀術中的防守閃避動作宜用柔,進攻動作宜用剛。同時,在一個動作裡,也須有剛有柔。要做到有剛有柔的要求,必須是明刀法、知攻守,方能剛柔兼用。”
“聽懂了嗎?”方興看向認真聽講的孟然。
孟然點點頭,又搖搖頭,“口訣記住了,但還不會。”
“那我就邊練邊說,你認真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