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8章 最大動力

大湯天啟四年,西域匪患猖獗,餘陽郡五縣一夜之間落入馬匪之手,赤地千里,百姓俱被劫掠一空若在大湯初年,此事必被載入史書,且大書特書。

但此際湯室衰微,各地紛爭四起,戰火一起,打到數千裡內十室九空的在所多有,幾十萬百姓遭劫已經算是小事了,只配在地方史中記上一筆。

餘陽郡當任史官是個伶俐的,便先來請示崔叔同,此事究竟記還是不記。他本以為自已能討個乖,哪料崔叔同只是淡淡的道了句「本官不干涉史家」,意思是你看著辦。

這史官告退後頓時就想不明白了,不知道該寫還是不該寫,也不知道寫到什麼程度。

焦急之下,大病一場。

而史官告退之後,崔叔同兩個兒子就有些擔憂,言道萬一這史官亂寫,豈不是影響了父親的名聲。

崔叔同卻不在意,言道五縣百姓是馬匪劫走的,關他何事?隨便史官去寫好了。隨後崔叔同就收拾行裝,前往王都面見趙王去了。

崔叔同不擔心史書,衛淵也不擔心。這事是馬匪幹的,關他何事?史書要記,也是記載太祖淵—不,定西節度使衛淵出兵剿匪,救民於水火之中。

此時青冥派出數萬大軍,擊退了猖一時的馬匪滅天幫第一戰團,救數十萬百姓於水火之中。

隨後青冥軍隊就對百姓們言道馬匪還會捲土重來,到時就會屠殺報復,所以返回趙境的退路已經沒有了,只有先去青冥暫居。而此去青冥,沿途已經設好了營地和粥棚,雖然到青冥要走兒千里,但大家大可放心。

隨後一支青冥商隊出現,有數百輛大貨車。

青冥軍隊就將老幼婦孺都移到貨車上,先行前往青冥。如此一來,許多人家眷都往青冥去了,他們也就熄了回返故鄉的心,反正在哪都是種由,聽說青冥的由地還要肥沃些。

數十萬百姓迤逾前行,蔚為壯觀。近萬青冥部隊隨行護送,沿途西普各地官員一看是定西節度使的部隊,立刻大行方便,幾乎是禮送出境,誰也不敢刁難。

能在西域當官的,自然都知道馬匪的厲害。上萬滅天幫馬匪就曾堵過涵陽關大門,讓關內數十萬大軍一兵一卒出不了關。馬匪能幹到這個地步,也是世上罕有。有重炮的馬匪更是史無前例。

而滅天幫馬匪不管多囂張,轉眼間就能被衛大人給滅了,雖然滅了之後不久又會重新冒出來。

故此,懂的和不懂的都覺得衛淵很厲害。

七十萬趙國百姓行走一個多月,終於搶在入冬前到了青冥。

這一趟路程接近七千裡,好在一路上糧食充足,剩下的又都是強壯漢子,習慣了勞苦,又能吃得飽飯,不時有貨車過來將病弱者接走,因此大隊百姓行走速度相當之快。

接近青冥,氣候就不再寒冷,進入青冥後更是有些炎熱。

一眾百姓當時就看呆了眼。晨霧初散,群山環繞之間,銀練似的河流將萬畝良田分割,泥土肥沃,竟泛著蜂蜜似的粘稠光澤。一望無垠的疆域當中,流淌若有若無的汨汨青氣,叫人聞之神清氣爽,疲累皆消。雖然一路奔行,舟車勞頓,但頓頓都能吃飽,還進入瞭如此仙地,這些百姓當時就如墜夢中,反應過來更是喜上眉梢。

這不就是他們夢想中的仙境?

接下來就是登記造冊,讓家庭團聚,然後是登記各種有特長人土,再向他們說明青冥各項制度,重點是軍功體制。然後就一批批送往青冥各地,安置生活。

這些事青冥內部早就熟極而流,幾百個小官就處理得井井有條,無須衛淵操心。

七十萬來自趙國的凡人只給衛淵貢獻了不到三萬道氣運。衛淵則是早有預期,畢竟他們不是真正流民,背並離鄉地來到青冥,能有三萬道氣運就不錯了。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等他們融入青冥生活,別的不說,光是能吃飽飯這一條,衛淵估計就能再收十萬氣運,然後等他們接受了軍功制度,有人普昇平民,有人成功鑄體,至少還能有二十萬入賬。

入冬前的近兩個月,衛淵一邊在為七十萬凡人到來做準備,一方面整軍備戰,忙到原地起飛。

但是西普方面卻始終沒有打探到什麼訊息,只是聽說北方戰事不利,但有多不利,卻沒個準信。

朝廷方面似乎一切如常,晉王如常上朝,如常議事。

但是國運騙不了人,只有衛淵拉了七十萬趙國百姓入青冥,同時把相當於三個月的貿易貨品,搶在趙王封關前送入趙國時,西普國運反彈了一點,隨即就又是每況愈下。

衛淵始終不清楚西普國運因何如此,於是只能作最壞打算,把史書中那些什麼仲父、

亞父、假父、攝政王什麼的傳記都翻出來看了看,看得冷汗直流,發現似乎沒幾個有好下場的。

數月以來,趙國碧水界域已經擴張到百里開外,城市內城已經接近完工,李澄風自趙國國內調來十萬大軍。但並沒有調更多部隊,顯然對自己的軍力十分自信。

李治則是在為入冬做準備,向青冥購入了五百萬斤糧食。

山民之域季節分明,入冬後嚴寒刺骨。李治現在界域已能自給自足,衛淵又知他修成的法相有增加物產之功,但李治仍然大舉購糧,顯然是做戰略儲備之用,也在暗暗備戰。

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西晉,太子府。

這段時日,太子府人流如織,賓客雲集。太子宴的都是各國來的使節,有時一夜要舉行四五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