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二十一章 皆大歡喜

劉青山自知在鄉飲酒上公然獻詩,並不符合規矩,上啟呈詩自有一套禮儀流程,然而按常規呈詩,若對方一直無反應,豈不是石沉大海?

加之他一無家世,二無人脈,貝州境內,知道的最大官員也就是陳刺史,且陳刺史才有決定解額的權利,自當抓住一切機會向陳刺史陳請。

是以,劉青山所獻之詩,也不拐彎抹角,詩意直旨長安應試。

一首早有準備的精修之詩,又有劉辰星刻意獻醜於前,二者一較,高低立見。

李三就不由念及劉辰星州試所作詩、賦,其詩作確實算不上立意高遠,應是州試三場中最弱一項,當時能一舉奪得榜首,亦多虧賦作算是言之有物,又取巧的行逢迎拍馬之事。

但其詩情再一般也比今日所作《櫻桃恩》強上許多。

也幸是眾人輕她一農門貧女,且年紀小,下意識以為她當是怯場畏縮之輩,這才一聽她竟敢回擊,並大膽言志——必有金榜題名之日,方有一時被震懾住,兼之不想落得一個欺少年窮之名,最終致使其得以成功脫身。

然而,這未免太過僥倖了。

其實為一母同胞的兄長鋪路也無可厚非,但甘願拿自己前程一博,這……怎會……?

疑念閃過的剎那,李三已行隨意動,看向正坐對面的劉辰星,只見她一臉笑意地望著劉青山,神色間竟頗為驕傲?

李三看得一怔,隨之凝眉而思。

劉辰星自是毫無察覺被人當成了觀察物件,她此時只雙眼亮晶晶地望著堂上的劉青山,頗為與有榮焉。

只見左側的在坐賓客,先聞劉青山所作之詩倒有幾分才情,尤其是有前一首對比,這一首寒門子弟欲謀與天下才子爭金榜題名的青雲之志,顯然更激盪人心。

這正所謂:不見高山,不顯地平。

隨之,左側賓客又見劉青山尚不及弱冠,卻近八尺之高,五官亦是俊朗,端是高大魁梧。一身簇新的白衣長衫,長身玉立於堂上,行止間一派風神疏朗,讓人不禁心生好感。

而如此一頂天立地的寒門子弟,不就正是他們心中所認為的“寒門貴子”麼?

至於劉辰星那等小女子,竟獲解元,還想金榜,實是荒謬!

一時之間,左側眾賓客一反對劉辰星的冷漠態度,不約而同地大力贊起劉青山。

一人吟了劉青山詩作一句“苦讀十數載,只徵青雲路”,爾後道:“少年人,當有此等雄心壯志,這正是千里征程志在先。”

又一人吟道:“好一句‘大鵬舉風起,扶搖九萬里’,某便祝劉舉人終有一日大鵬展翅高翔,扶搖直上青雲。”

比起這兩位文人誇讚之時,不忘顯示一番自己的才情,在座少有的幾位粗通文墨者,就不再擇另外四句詩作點評,而是為其說情道:“劉舉人名落於第六名,而讓其妹奪得解元,想必是試中不幸失誤,若因此無法被舉薦長安省試,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