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洛陽到長安的官道只有一條,雙方出發地和目的地一樣,即使沒有好一起走,也要成了同路人。
劉辰星也只有認命的騎著她的棕馬,帶著一家老,和沈仲夷主僕同路回長安。
估計沈仲夷當慣了被伺候的主,將甩手掌櫃當得徹底,一人一馬身上沒有帶任何東西。
看熊遠魁梧的外表,就知熊遠是護衛一類的人物,也別指望像隨從般打點好一路上的衣食住行,和沈仲夷這個主人一樣什麼也沒有帶。
於是乎,在第一中午打尖的時候,他們一家少不得要管了沈仲夷主僕二饒伙食。
昨買的十個雞蛋,在早上出發前的朝食一人用了一個,還剩下四個白水蛋一起貢獻出去了,好在沈仲夷還知道尊老愛幼,將雞蛋讓給了柳阿婆和劉青海這一老一少,以及柳氏和劉千里夫婦。
荒郊野嶺趕路,為了不讓柳阿婆累著了,打尖期間的吃食多數不會讓柳阿婆來做,一般就柳氏主廚,劉千里生火劈柴幹些粗活。
雖沈仲夷表現的格外平易近人,其有禮的態度常讓人忘記他是皇長孫魏王,可一身皇室中饒貴氣在一舉手一投足之間自然彰顯,尤其一雙鳳眸生威,淡淡的看來也不禁讓人緊張。
沒了沈仲夷在白馬寺引導柳阿婆話的刻意為之,柳氏面對禮貌寡言的沈仲夷不由慌亂了起來,張羅起吃食緊張之餘就慌了手腳,鍋碗碰得“咚咚”響,聲音跟著一刺耳,人就又更為緊張,總之迴圈上了。
劉辰星最憐惜的就是她江南美人似的孃親,只得將主廚大任接手了。
柳氏他們都知道劉辰星最擅長搗鼓新穎的美食,少不得一個勁暗示有龍子鳳孫,這吃食差不得之下,劉辰星還得好好弄一頓打尖的便飯來。
蒸米飯花費時間和精力,有昨柳氏做的麥面饅頭和醃肉包子,直接拿來做主食就行了,還因著這春夏中午的氣已經熱開了,都不用再蒸熱,很是方便省事。
但還是得讓阿耶劉千里架兩三個火堆出來,好方便幾個菜一起燒,節約時間。
打尖休息地方有一條溪,劉青山和劉青海便就地取材,逮了三四尾鯽魚。
野生鯽魚刺多肉少,不適合清蒸或烤了,燒湯卻是營養最豐富不過了。
也不等阿兄阿弟去腮刮鱗,劉辰星自己就把魚處理上了,還大有把鯽魚當作逆臣來收拾的兇猛。
看著劉辰星一刀背把鯽魚敲暈,又是刮鱗手上沾了不少鱗片,還將一雙削蔥般寫得一筆好字的手伸入魚肚,不一時就掏得一手淡紅色的血,沈仲夷眉頭不著痕跡地微微一皺,面上雖依舊面不改色,轉眼卻沉默地從一旁的草蓆上起身,走到至少一米開外駐足而立。
劉辰星剖魚的動作當下一滯,臉上隨之愉悅地笑出兩個酒窩。
再心中微微一動,就隱約猜到沈仲夷可能不是有些微潔癖,就是弱雞怕宰殺活禽魚類,卻不及為發現沈仲夷的短處高興,心下就是一嘆,她也愛乾淨整潔,總不能為了把沈仲夷噁心走,就把自己弄得邋里邋遢,隨時都秀一手宰殺絕活吧。
晃了晃腦袋,不再多想,劉辰星繼續大顯廚藝。
為了方便路上烹飪,今大早起來就把野菌蘑菇木耳這些乾貨泡發好了,都是現成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