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三四四章:蠶食河南

這支被給予厚望的金國大軍,還在採用早已經被陳憲淘汰的莫里斯方陣,火槍裝備比例只有百分之五十,而在這百分之五十的火槍手當中,有一半還在使用火繩槍。

在他們對面呢?蒙古漢軍的火槍裝備比例已經高達70%左右,而且全都是燧發槍。

在火炮方面,蒙古人帶來的數百們大炮當中,十斤炮超過一百門,而金人最大的大炮只有五斤,他們的炮隊當中,甚至有著數來那個不少的又笨威力又小的鐵箍鑄鐵小炮!

在騎兵方面,金國人的鐵騎和人馬具裝騎兵,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現在的戰場,而蒙古人當中的哥薩克式漢軍騎兵則是完全為這種戰場而設計的。

戰鬥的結果還沒有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金國的十萬大軍在稜堡帶中被蒙古人打的全軍覆沒。

失去了野戰能力的金國人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蒙古人將他們的稜堡一座又一座的圍困起來,最終順利的透過了他們苦心經營的稜堡防禦帶!

不過即便透過了潼關東部的下場稜堡帶,蒙古人也並非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還有一道難關擺放在他們面前,那就是金國人在洛陽,依託北邙山和東部丘陵地帶,修建的稜堡防禦群。

自從成吉思汗東征之後,金國人龜縮在陝西,河南,安徽這條下場地帶上,除了發動了幾次想要從宋國人身上找回損失的愚蠢戰爭之外,他們作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在洛陽和南京(開封)兩地經營起了兩個稜堡防禦圈。

這兩個防禦圈,當然是金國都城南京(開封)的防禦圈更大,稜堡更多,更大。

但開封城外一馬平川,地形並不適宜防守。

洛陽防禦圈規模和質量雖然不如南京防禦圈,但這個地方的地形比較複雜,有利於防守。

中國歷史上,又多次戰爭,都是圍繞著洛陽的防守為核心展開的,足見這裡的防禦態勢的優良。

金國人經營的洛陽防禦圈,有兩個中心,一個是洛陽城,另外一個就是北邙山大營。

兩處防禦核心互為犄角,互為應援。

特別是北邙山大營,依託地形,和居高臨下的火炮和火槍防守,比冷兵器時代更加的易守難攻。

而如果不攻克北邙山大營,你就無法去攻打被密集的稜堡保護在內的洛陽城。

如果沒有稜堡這個作孽的東西,光靠洛陽的地形,金國人是不可能擋住蒙古人的。

但是,有了在這個時代幾乎無法被攻克的稜堡之後,洛陽易守難攻的態勢就被稜堡給放大了。

金國人學陳憲的做法,將洛陽城周圍的百姓全都集中在了稜堡當中,以稜堡控制四周的耕地,讓蒙古人在洛陽附近連糧都打不到。

在洛陽東邊的平原上,也鋪滿了簡單的稜堡,維繫著洛陽和河南東部平原的交通。

窩闊臺在洛陽城外差點愁白了頭。

洛陽這地方,你又不能繞過去,那裡面藏著十萬大軍呢,你要從這裡繞過去,補給線還要不要了?

如果只帶著蒙古騎兵倒還罷了,完全可以靠燒殺搶掠來維持補給,反正蒙古人一直是這麼幹的,但帶著十餘萬漢軍步兵他就沒法這麼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