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寶和劉巧雲倒是一副落落大方的樣子,對在座的各位點了點頭。
“既然大家都來了,那我們就開始吧。”巴措仁波切說道。
楊小寶看到巴措仁波切盤腿坐在了客廳中間的一個蒲團上。
其餘的人都盤腿坐在地板上,形成半圈圍著仁波切。
楊小寶和劉巧雲以及夏初夏也都找了個位子坐下來。
巴措仁波切開始緩緩地講起了佛法。
楊小寶聽了一會,發下這個巴措仁波切,還是有點東西的。
透過他的講述,能看出來他對佛法還是比較精通的。
他也知道怎麼透過佛法,來處理人的實際問題。
楊小寶看到,劉巧雲盤腿坐在哪裡,聽得入了神,眼睛一直停留在巴措仁波切身上,還不時地點了點頭。
看來是對巴措仁波切說的東西,非常贊同了。
倒是楊小寶,對這些話並不會產生更多的想法。
大道理是大道理,有時候能解決人的困惑,有的時候面對人的困境,那是束手無策的。
楊小寶只相信一個道理,那就是行的端做得正,面對困難硬著頭皮去解決。
就是這麼簡單。
夏初夏似乎對巴措仁波切的話也不感興趣,她打著哈欠,不停地看來看去。
楊小寶趁此機會,再次觀察到別墅裡的情景。
他們上次來過這裡,大廳裡並沒有什麼東西值得懷疑。
楊小寶倒是對樓上產生了興趣。
他很想去樓上看看。
但是現在趁著巴措仁波切講課自己偷偷地上樓,這確實有些不太禮貌了。
楊小寶打量了一下房間,又把注意力放在了巴措仁波切的身上。
今天楊小寶才算是第一次真正觀察這個人。
巴措年齡在五十歲到六十歲中間。
他的面相給人一種智者的感覺,就連臉上的皺紋,都讓人感覺到很有智慧。
但是楊小寶總覺得,這個巴措的表面之下,還有另外一副面孔。
這是一個隱藏很深的人。
在楊小寶的注視下,巴措仁波切還是面不改色,一臉慈祥地講述著佛法。
終於,在巴措仁波切停頓了一下的時候,那個剛才和楊小寶差點大打出手的中年人,舉起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