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鼓角聲徹夜震響,擾得曹軍整夜不得休息,數萬大軍在城頭枕戈待旦,生怕呂布大軍連夜攻城。
曹操認為這時呂布疲軍之計,但為防萬一,也只能親自駐守在城頭,一夜沒有安息。待到黎明即到之時,呂布軍鼓聲漸希,曹軍這才稍得喘息之計,城上守軍皆都經歷整日悍鬥廝殺,又整夜被鼓聲驚擾,這時皆都沉沉陷入夢鄉之中。
也不知過了幾何,忽聞一聲歡叫驚醒了城頭沉睡的眾人:“敵軍撤了,敵軍撤了!”
曹操在迷夢中一驚而起,聞言急忙臨近到城頭觀望,只見這時天色已經矇矇亮,已到了破曉時分,城下的呂布大軍只剩下一片零落的灶臺殘垣尚在,而呂布大軍的營帳兵士皆都不見了去向,只怕已經撤走了有些時辰了。
城牆之上響起了震天的歡呼之聲,兵勇將校各自歡呼擁抱,許多人淚流滿面仰天長嘯,這一戰激烈慘絕,死傷了太多將士,原本以為必不能倖免,按照呂布軍昨日的攻勢,曹軍最多也就再守個兩三天,兩三天後必定會城破身死,沒想到呂布軍竟然退走了。
雖不知其中緣由,但終歸還是勝利了,如何能不叫人歡欣鼓舞?
即便是曹操自己,也有些劫後餘生之感。雖然他幾次謀劃,就是要呂布彈盡糧絕,不得不主動退兵。但經過昨日的城防之戰,他才終於體會到了呂布大軍的可怕之處,即便在後勤不濟,糧草缺乏的情況下,呂布的大軍猶能爆發出如此恐怖的戰鬥力,若呂布再咬牙猛攻一日,自己實在不知道能不能守得住。
這時看著城頭因呂布退兵而歡呼慶祝的兵將們,不由得心中五味陳雜。呂布此時雖暫時退兵,卻並不是因為兵敗而退,他日若捲土重來,自己又如何抵擋?心念之下,一時陷入了沉思。
卻說呂布引軍退回陳留,一路日行百里,待到陳留之時,軍中的糧草早已經用了個精光,就連戰馬也被屠宰無數,充作軍糧食用。幸得逢紀在陳留經營多日,收集了些許存糧,勉強夠大軍三兩日食用。
呂布在陳留盤恆數日,佈置兵馬駐守在穎水沿線,以防曹操回兵攻取,又在許縣潁川一帶佈置重兵,以防豫州汝南的曹軍大將於禁、夏侯惇趁機來襲。
待一切佈置妥當之時,魏越終於從官渡押運到了遲來的軍糧。雖然來的有些晚,卻總算是解了後顧之憂。
呂布心中大定之餘,領親兵巡視兗州,所到之處十舍九空,諾大的州郡,曾經是人口繁盛之地,這時卻顯得異常荒涼,呂布不由嘆道:“若無百姓安居樂業,即便擁有萬里山河又有何用?”
遂頒下法令,限時一月之內,若有從前百姓前來認領田地者,盡數歸還。對於無人認領的土地,待法令期限過後,盡數充沒公用,以當地守軍屯田所用,號召十萬將士,對外要上得了戰場,臨陣殺敵,對內要下的了田地,耕作生息。
並令張遼為潁川太守,防備于禁、夏侯惇的汝南曹軍,令張頜為梁郡太守,與商丘的顏良共抗東郡曹操。令逢紀為兗州刺史統籌兗州戰後重建事宜。
法令頒出,一時間應者如雲,一時間無數避難的流民百姓紛紛返回各自家園,即便被曹操強行遷走的無數兗州百姓,也不顧重重阻隔,逃回了各自家鄉。
畢竟漢人念舊,故土難離,有舊時田產土地能夠取回,又何必流落他鄉,當做無根飄萍。
呂布見兗州之事基本穩定,兵馬防備皆都安置妥當,便已是歸心似箭,調集軍中精銳近衛兩千餘人,與趙雲、魏續、魏越等大將,協同一班軍師謀臣,途徑洛陽,徑直返回了安邑。
回到安邑之時,正有一班文武大臣出城十里,迎接呂布的凱旋大軍。儀仗盛大,旌旗遍野,一時盛況讓人側目。
呂布見迎接隊伍如此陣仗,實在太過奢侈,心中不喜,但終究也是一片心意,也不好推脫,只好在大隊人馬的擁簇中,去往安邑。
來到安逸城門,之間城門處陣勢更為龐大,車仗騾馬滾滾如流,上百面黃龍旗迎風招展,竟然是皇帝親自在城門迎接。
呂布不敢怠慢,畢竟在公眾場合,若有些微失禮之處,恐怕也會引來無數非議。急下馬,走向皇帝,拜倒道:“臣奉命出征曹操,有幸初得戰果,收復司隸要地,以及兗州大部,特此來向陛下覆命。”
皇帝顯得異常興奮,疾奔幾步,走近到呂布身前,將他扶起道:“愛卿戰功卓著,為朕收復祖宗神廟之所在,功在千秋天下,無需多禮,快隨朕同回大殿,朕早備好酒宴,只為愛卿慶功。”
呂布本欲騎馬而行,卻耐不住皇帝生拉硬拽,硬生生被拖入了皇帝的車攆之中,與皇帝同坐。
皇帝車前起駕,自有皇宮虎賁數百在前開道,儀仗壯麗,鑼鼓喧天,後方更有呂布的親隨近衛兩千餘,一行車馬如龍,何其壯觀。引得安邑百姓紛紛舉步而來,陣列在長街兩側。
自有內侍高聲呼和道:“丞相得勝還朝,陛下賜予同乘,前方閃避!”
城中百姓何曾見過這等壯觀景象,一時紛紛跪拜與長街兩側,齊聲高呼萬歲。
其後入城的兩千騎兵精銳,更有著一股凌厲氣勢,個個壯碩強健,騎在高大的戰馬之上,配以明亮的甲冑,更顯出英武不凡,引得圍觀的一眾女眷驚呼尖叫不已。
而這正是呂布預先謀劃的,他正是要將這些士兵包裝一新,讓他們充分的顯露出自己的英雄氣概,塑造出一支英雄隊伍的光輝形象,讓百姓人人以參軍為榮,提升軍人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古人都雲:好男不當兵,好馬不打釘。若非在萬不得已之下,誰願意拋頭顱灑熱血,為別人賣命?是以,當兵在古人心中便是最無奈的選擇,只有在走投無路之時,才會考慮。
先前幷州、冀州等地遭受歷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為了活命,自然是想盡萬般手段,應募當兵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