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元月。
皇帝遣丞相調集三軍十數萬,南下平定荊州之亂。大軍一路無可匹敵。
二月破南陽,使賊首糜芳倉皇敗逃。
四月連取郟下、安眾、安樂、魯山等四郡之地,一路追殺劉備敗軍,並在鵲尾坡殲其於一役。糜芳不能敵,倉皇敗逃,劉備妻糜氏不甘受辱,自盡而亡。幸有少年神將劉封破陣而入,獨力救劉備幼子阿斗而出。
五月,丞相以雄兵兵圍新野,又使大將徐晃、魏越攻襄陽。本是雷霆之勢,自當一舉而破。然劉備勾結曹操,暗中偷襲呂布糧道,大軍糧道於宜陽被劫,損傷過半。在此危急存亡之際,幸有丞相女呂如意挺身而出,獨戰曹軍精銳千餘人,力保糧草不被斷絕。
六月,趙雲追關羽於江夏,沿途攻城掠地無往不利,連下江北郡縣不計其數。
從此長江以北,襄江以東的荊襄之地皆都歸到了呂布大軍的控制之下。
其時正值盛夏,雨水充沛,江河滿盈比之往年有過之而無不及,呂布不善水戰,手下兵將與他一樣大多都出生在幷州,通水性者亦是是屈指可數。
呂布唯有臨江長嘆,面對寬闊江水無能為力,只得下令三軍班師回朝。
大軍此次南下,雖未將劉備連根拔起,卻也幾乎算是在兵不血刃的情形之下佔盡了近半荊州。
因此大軍雖未能達成戰前預想,可算是鎩羽而歸,但三軍損傷甚微,又連克郡縣無數,軍將各立下大小功績不計其數。因此三軍士氣比之來時,更加高漲幾分,毫無半點頹廢氣息,超出呂布意料之外。
且說如意率軍圍困邙山,自任主帥而不得輕易涉險,只能渡步于軍帳之中,聽聞耳畔殺伐之聲從山中隱隱傳來,心中急迫便似煙燒火燎。
然賊眾雖各自為戰一盤散沙,如今遇到生死存亡大事,又豈會安心在山中等死?
喊殺之聲響動之處,各據點賊眾皆紛紛而出,殺向山腳之下,大軍雖早有準備,卻又對人數眾多,又只顧著逃命的匪眾難以盡數阻截,片刻之間便有無數匪眾從大軍的包圍之下四散奔逃。
如意大怒,數千大軍憑險地據守,以聚擊分,竟拿各處奔逃的匪眾毫無辦法。即令大軍分兵追拿,可賊眾一旦脫困,便是天高海闊,豈會再落入官府陷阱。
兵將能夠捉拿的奔逃匪眾實在少得可憐,場面一度凌亂不堪,更兼抽調兵力追擊,使的據守山道之兵更加緊缺,往後依樣奔逃而出的匪眾更加多如牛毛。
如意眼看情勢一時失控,上萬賊眾從各處山林奔出,雖無苦鬥決死之心,卻如蝗蟻一般漫山遍野奔走,拉扯得大軍陣型一度凌亂不堪。
各處守軍被賊眾衝擊的四散,兵不見將,將不見兵,如意雖連發號令,卻哪裡能夠挽回場上情狀。漫山喊殺之聲震天響起,驚呼喊叫之聲震耳欲聾,更有戰鼓之聲零零落落,如意深陷其中,看著左右奔走的各色人等,所發號令盡皆淹沒在無邊無際的人潮之中。
這時一隊輕騎數千人突破人群,殺至如意近前,為首之將卻是大名在外的名將郭汜,郭汜奔至帥旗近前勒馬道:“奉丞相之命,郭汜特來護衛小姐安危。”
原來當初呂布派遣嚴超率領相府精騎數百人護送如意返回安邑,臨走數日猶覺並不穩妥,曹操既然敢突襲身後糧道,有第一次便未必不會有第二次,是以又命郭汜引輕騎兩千為前哨,一則掃蕩南陽附近有何能出現的小股敵情,二則便是暗中護衛如意一行的周全。
郭汜原以為此來不過是閒差,新野大戰在即,卻將他派遣了出來,心中一直都以為呂布依舊對自己心存芥蒂,自不免有幾分落寞。
後來如意等人入洛陽借兵剿匪,他也是不以為然,僅僅不過是些烏合之眾的山賊流寇,何須如此大費周章,若是自己,即便是隻用數百相府精騎,便能將這邙山掃蕩一空。
郭汜曾跟隨董卓清剿黃巾軍,自然知道這些所謂的農民軍不過是些臨時拼湊的烏合之眾,想要成勢,必須要有人數上的絕對優勢。
這些人老幼不均,缺少甲冑兵器,隱匿在山林之中,上頓不接下頓也是常有的事,面對身強馬壯的朝廷精銳,哪裡還敢稍有抵抗。
而且如今司隸大興惠民之策,百姓思安之心炙熱如火,賊眾雖從各處聚攏而來,卻再難引起民間響應,似從前般望屋而食、揭竿而起的盛況絕難出現。
因此郭汜並沒有參與到如意等人的剿匪行動之中,只在暗處,注視著事態的發展,也是想給這些年輕人一個認清自我的機會。
然而事態的發展並沒有像郭汜所想的那樣,賊眾如山洪般從山中奔湧而出,求生之烈讓如意等人一時間手忙腳亂,轉眼便陷入了混亂之中。
郭汜久居安邑,自然知道呂布之女以尚武聞名,但此時官軍陣型大亂,上萬賊眾雖缺少兵器,但還是擁有無數短弓小弩,萬一如意被流矢所傷,他這顆好不容易保全下來的腦袋,恐怕就真的要搬家了。
如意見郭汜馳援而來,大喜道:“郭將軍可能阻止賊眾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