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9章 王者歸來⑶

正逢皇后到來,急問道:“你父親可回信?”

張瑩瑩面色不善搖搖頭,把信件交給皇帝。

皇帝看信,信中張遼不痛不癢說了些廢話,更讓皇后勸皇帝,不要與丞相作對,而對於出兵相助之事隻字不提,他的立場已經不言自明。

前幾日得知嚴氏詔令張遼、高順等人回京時,皇帝便與皇后商議,或可以說服張遼,成為扳倒相府的得力助手。皇后是他的親生女兒,張遼又素來忠義,皇帝只覺大有希望,為此興奮了好幾天。

沒想到遣人聯絡之後,竟然是這樣的結果。皇帝不想火拼,就是還有張遼這一絲希望,如今得知張遼無望爭取,更幫他下了伏擊相府眾人的決心。

可皇帝想不到的是,明日呂布迴歸的公文只是一個假訊息,從偽造公文中的來的假訊息,還是嚴秀麗故意放出來給他聽的。

如今的安邑城裡,任誰都知道,就在明天,大漢朝失蹤將近兩個月的丞相舊將回到安邑。若明天丞相準時現身,那麼之前傳的沸沸揚揚的丞相身死的謠言,將不攻自破。

城裡這些天來的紛亂,已經讓平常百姓感到一些擔憂,勢如水火的朝堂局勢,就連民間也是略有耳聞,酒肆茶樓幾乎每天都傳播著當日的時政,每一個安邑人,都會不禁地想,安邑侯呂布若真的如傳聞一般,戰死或病死在異地他鄉,那麼已經平靜十多年,生活蒸蒸日上的幷州大地,或許又將重蹈十多年前的覆轍。

人心思定,過慣了平靜閒適的生活,有誰會希望好日子的時間短一些?

在呂布即將回朝的訊息傳開之後,最高興的應當就是這些安邑城的百姓了,因為丞相不死,他們就能繼續享受丞相定下的惠民政策,單只是輕薄的稅賦,就足以讓簡單的百姓發自內心的擁戴他。

丞相獎勵生養,推行民間教育普及,更重要的是,嚴明的律法,讓每一個安邑人,都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最好的時代,即便與花團錦簇的大漢盛世時相比,只怕也強上許多,因為那時的河東安邑,僅僅是一個荒僻小城,遠遠沒有現如今的繁盛。

作為安邑侯封地的屬民們,他們對於君侯的歸屬感,遠比朝廷皇帝要強的多。這就使得民間風氣,比之於朝堂上激烈的針鋒相對,要平和的多。出了一些出身世家大族,容易被人蠱惑起熱血的太學生之外,人人都是興高采烈,都等著明日丞相呂布的迴歸,就像是等待許久離開家鄉歸來的親人一樣。

比起民間的歡喜,相府之中卻依舊是一片肅殺緊張氛圍。自從半月前皇帝孤注一擲派人刺殺未功以來,相府輪值侍衛幾乎是人人在崗,即便相府之外的長街上,也是十步一哨,百步一崗,將相府方圓一里,盡都納入了防禦圈中,由魏越將軍親自坐鎮指揮。

兩日之前,郭汜、丁旭從壽春返回,也帶了壽春最詳盡的訊息。

嚴秀麗詳問呂布失蹤的前後經過之後,也不由得心生絕望,任誰也不能在那樣的環境下存活,滾滾奔流的洪水,絕不是平緩流淌的河水能比,那巨大的衝擊力,又豈是凡人能夠抵擋,人一旦陷入其中,怎麼可能還有生存的希望。

即便如此,嚴秀麗還是強打精神,問其公文信件的來由,郭汜、丁旭二人皆都一臉茫然,根本就不知道信件為何物,信件比他們早到達多日,按理說應該是先他們離開壽春。可知道郭汜、丁旭在離開壽春之時,也沒有半點君侯的訊息,更何況是君侯寫信,還確定了班師回朝的日期,簡直是扯淡。

如今丞相回城的事鬧得沸沸揚揚,明天丞相必不會到,真不知道屆時該如何收場。

呂幸近來顯得有些異常,原本就有些沉默寡言的他,如今卻比原先活躍了許多,也許是受到了刺殺時間的刺激,呂幸一反常態的關心起了兵家大事,每日混跡在侍衛之中,裝配甲弓,出操晨練都不落後於人。

在相府眾人的眼中,就像是看到太陽從西邊升起,要知道呂幸自幼喜好讀書,從來都對舞刀弄槍斥之於鼻,再加上呂幸從小身體虛弱,呂布與嚴氏便也不強求他習練武藝。

如今呂幸竟然主動練起了拳腳,豈能不讓眾人驚訝。

就在方才,相府剛剛結束了一場議事,各部主事之人齊聚一堂,商討明日迎接君侯的事宜安排。

除了少數幾人知道這僅僅是一場作戲,其他人並不知道其中內情,為了防止事情敗露,嚴秀麗嚴格控制公文作假之事外洩,依舊安排迎接事宜,一切按部就班,就像是丞相明日必然歸來一樣。

司馬朗進言稱道,如今局勢已然勢同水火,明日是最後出手的機會,皇帝絕不會坐以待斃,必會孤注一擲,在途中設伏,然後伏擊嚴氏與呂幸作為人質,這樣他才有與君侯一較高下的資本。

嚴秀麗丟擲夫君即將回城的假訊息,就是為了引得皇帝輕舉妄動,鋌而走險,這樣她才有機會剪除皇帝武裝羽翼,消滅城裡不安定的因素。

如今一切都在向著預想的方向發展,假訊息使得相府兵將空前團結,而皇宮之中卻是恰恰相反,戰和之爭早就吵翻了天,只是被皇帝與他的尚書令緊緊壓了下來。

情形似乎一片大好,可在嚴秀麗與幾位軍師心中,依然有一根刺,那就是為眾人掙得喘息之機的那兩份家書與公文,到底是從何處而來,又是何人所寫?他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

這就像是一個未知的謎團,若不能解開,嚴秀麗便不能高枕無憂。

眾人散去,各自準備明日事宜,雖然諸事都已準備妥當多日,卻還是要仔細覆盤一次,以免有所遺漏,壞了明天的大事。

嚴秀麗喚來呂幸,碎碎念囑咐他明日務必穿上貼身的內甲,明日城外一行雖然準備的萬無一失,可大軍在外,許多事未必如想象一樣,還是需要更下小心才是。

呂幸身為呂布獨子,明日是必須出席的,否則必會讓皇帝察覺不妙。這就是嚴秀麗最終的目的,以自身為餌,引得皇帝妄動,她再趁機永絕後患,反手製敵。

正自顧而言,卻見呂幸久久跪在面前不起,心裡一抽道:“你有什麼事要說?”

“兒子犯了錯,要想母親請罪。”呂幸拜伏在地。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