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量隱藏起來的這十年間,不僅將自己的面部劃了幾道刀疤,便連他隱藏的地方,也是荒無人煙,十年來從未下山,一切起居飲食,均是自給自足。
旁人若是誤打誤撞來到這山中,也只能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農人,並不會多做他想。
吳量便在這種環境中,白日冥想自己的武功路數,夜晚依照白日的冥想加以實踐練習,補充不足,揚其中之長處。
到第七年,吳量已能分身,此後一分二,二分三,三分四,四分五,五分六,吳量終於在快字上有了成果,將自己的殘影運用得以假亂真。
彼時,吳量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這大官的兒子經過這麼長時間,估計也已經做了正統領。
要想取這禁軍統領的腦袋,可就不那麼容易了,因此吳量練此身法,他的計劃便是於數萬人中取此人首級,他想要一擊必殺,所以難度必須想象成最大的。
殺了這禁軍統領後,最壞的結果無非一命償一命,而最好的結果,則是天涯逃命,從此便是流犯。
這代價,確實很大,不過吳量心中的仇恨從未減弱,還有對那個村莊那些樸實的村民的愧意也促使吳量不得不去做這件事。
刺殺禁軍統領,古往今來,即便是江湖宗師,也不敢輕易下手。
又過了三年,吳量六神功已能收發自如,此時便是大成。
雖然他還沒用這功法殺過人,但是吳量知道自己已經達到了極限,這功法足以殺人。
下山之後的吳量,一襲黑衣,一個斗笠,一路北上,沿途打聽。
得到的訊息卻是聖文帝的小兒子康王千稼已架空其父,而那個禁軍統領孫烈既是這個康王的大舅子,也是其爪牙。
眼下江湖中,不乏有暗中拉幫結派,欲救聖文帝於危難之間的人。
只因這個聖文帝在位期間大赦天下,減免災民稅負,行仁政施恩,廣有人心。
歷史上死後諡號聖文的,僅此一人。
在確定孫烈便是那個大官的兒子之後,吳量知道自己一人的能力有限,乾脆加入了要刺殺康王的一個江湖團體。
而這個團體幕後的操控者,便是聖文帝的長駙馬林孝。
刺殺行動在吳量加入後三個月便展開了,那時正好是康王千稼三十歲生辰,百官同慶,林孝作為駙馬,乃是皇親國戚,自然也在邀請之中。
按照計劃,林孝進入宮中穩住康王,同時也起到監視作用。
吳量則自告奮勇,負責殺孫烈。
而其他武林義士早已分批混入了京都中,只等宮中訊號一出,便殺入宮中劫持康王。
這個計劃的關鍵,還有一個禁軍副統領王志,也是忠義之士。
按照部署,孫烈一死,王志當即接管禁軍,然後把手皇宮各處要道,抵抗城中康王的親信部隊,直到南海侯勤王大軍的到來。
……
因今日是康王生辰,皇宮早已被禁軍圍得水洩不通,那個孫烈周邊,更是鐵甲重重。
空無一人的街道上,吳量一人一劍走來十分顯眼。第一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