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1章 她還是個孩子!

所以韋賢無從得知,只能猜,越猜越是後悔今日不該太過匆忙。

故而他雖然不樂意看到“好事之臣”封侯,但眼下卻不得不規規矩矩,給霍光講起大漢朝封侯的規矩來。

“高皇帝時有制: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為列侯,下乃食邑。而重臣親,或為列侯,皆令自置吏,得賦斂。”

“孝景、孝武之時列侯置吏賦斂之權被收回,僅有開府食祿之權,侯國行政與普通的縣沒了區別,但形制上,但凡封列侯者,仍要選定侯國。”

比方說霍去病的冠軍侯,雖是取“功冠全軍”之意,但事後還是得在南陽郡新建一個“冠軍縣”,無比殊榮。

但一般的列侯,自然不會這麼有牌面,多是以現成的縣名為侯名。

韋賢稟道:“高皇帝時,一共封了143個功臣侯國,也定下了幾個規矩。”

“第一,函谷關以西無侯國。”

“第二,邊郡無侯國,分土西不過西河、上郡,北不過涿郡、中山,南不過大江,其極邊之地、海濱琅琊東海不以封。”

張安世也讓太史展開了大漢郡縣輿圖,方便霍光做抉擇。他的封號是“富平侯”,可不是北地郡那個富平,而是位於後世山東境內,同名而已。

“到了孝武皇帝太初年後,大漢多了許多個郡,昔日邊郡成了內郡,於是封侯地域稍稍外擴,海濱和江南也開始封侯國。”

比如霍光的博陸侯國,就在廣陽郡,後世的北京一帶,這是他主動請求封給的“北寒之地”。而廣袤的江東地區也開始分封,零星點綴著幾個伐南越、東越有功的越人列侯。

在封侯地域向外擴充套件的同時,漢武帝也清理了一些礙眼的侯國。

“孝武皇帝元鼎三年,函谷關東移至弘農,於是將河東郡的十餘個侯國一次性遷出,重新安置於太行山以東,從此以後太行以西的河東、太原、上黨無侯國。”

“而孝武皇帝還以酌金案為由,將河南郡、河內郡的侯國全部廢除,自此以後三河亦無侯國。”

“推恩令下達後,各諸侯所分出的王子侯也遷出王國,其他列侯亦不封入王國之內。”

被漢武帝一口氣幹掉一百零六個後,哪怕加上武帝朝新封的候國,天下就只剩下一百二十多個侯國了。

所以任弘封侯的侯國,自三河、太行以東,五嶺以北,漁陽代郡以南各郡的縣都可以選,幾十個郡,數百個縣啊,範圍還是挺大的。

漢朝的列侯遠沒有秦朝那麼金貴值錢,漢武帝時,欒大那種招搖撞騙的傢伙也能混個列侯,而不管多無能熬資歷的老臣,只要做了丞相,哪怕只做一個月,同樣會按慣例封列侯。

但畢竟分土是國家大事,是要稟報宗廟的,所以霍光仍得按照程式來,不能亂選。

雖然備選的地方這麼多,範圍那麼大,但大將軍霍光素來為人沉靜詳審,從他許多年前在漢武帝身邊做郎官時起,便總是走一步看三步,絕不無的放矢。

於是他竟還認真為任弘挑選起來,反覆掂量,雖然食邑戶數不會變,但封在哪,封國名稱,卻是一門大學問!有天壤之別的含義。

這就讓張安世和韋賢心裡更加捉摸不定霍光的打算,看來大將軍在那奏疏上,是加了吧?

直到揣摩了一刻後,霍光終於瞧見一個自己覺得最合適的,微微一笑,遂定了下來,手往輿圖上一指:

“就這了!”

……

PS:本章參考《西漢侯國地理》,第二章在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