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這下也明白了。
聖歌標註的5顆恆星均是帶有殖民星的恆星。
至於為什麼要給這5顆恆星做標記,那還要從三角座的“殖民星體系”說起:
晶藍共同體在三角座一共有1萬多顆殖民星,均勻地分佈在星系外圍恆星的宜居帶上。
不過一開始殖民星並沒有這麼多。
剛開始只有一兩顆,逐漸發展成十幾顆,並在數百萬年的時間中逐漸形成規模,數量達到兩千顆。
數量增長到兩千顆後,晶藍殖民星的發展進入停滯期。
在之後的將近一百萬年裡,晶藍並沒有再增加殖民星的數量。
這兩千顆殖民星也被稱為“首批殖民星”。
他們所在的格瑞拉13也是首批殖民星中的一員。
在之後百萬年的時間裡,智械在各個殖民星上搞建設,飼養奴役碳基生物。
隨著碳基生物的規模逐漸成型,碳基生物開始源源不斷地產出靈能。
產出的靈能中有一大半被輸送回晶藍星系,剩下的四分之一留在殖民星本地,供殖民星的智械進行研究。
“靈能”這種物質本來和智械沒有任何關係,這是碳基生物獨有的,也只有碳基生物才能吸收利用。
矽基生物這些大鐵疙瘩、電子元件天生和靈能相性相沖,理論上應該無法使用才對。
但這架不住智械近百萬年的研究。
大約在200萬年前,智械們終於研究出了靈能能被他們使用的方法!
雖然這種方法很原始,但批次地給智械供能、製造出一批高階智械還是做得到的。
這批高階智械把矽基和靈能混合打造,研製出一批新的智械。之後晶藍給它們起了新的名字,叫“靈能智械”。
靈能智械是智械大家庭一個新的族群。
蘇羽現在控制的兩個行星級智械其實就是標準的靈能智械。
拿行星級三階智械為例,它的力量核心是一顆巨大的星芒石。
當初蘇羽看到這顆星芒石時整個人都驚呆了!
這塊星芒石體積高達45立方米,也就是足足4500個單位的星芒石,單賣出去就能賣到4500億聖銀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