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 李么妹下崗記

“你看,這是我換的一張腳踏車票,可以讓爸買輛腳踏車,平時方便辦事,這幾本書我準備寄給我哥我姐的,他們參加高考也許用的上,還有……”

這時候也是有教輔資料的,只不過因為印刷數量的問題,就算在北平也很少能買到,更別說偏遠地區,很多人壓根就不知道有教輔資料的事。

歐陽遠寄的也不是教輔資料,只是他選出來的,感覺對高考有幫助的書,他還沒有渠道買教輔資料。

李稻花看著他寫的這些東西,也不好說什麼,現在的她,還沒有歐陽遠對家裡瞭解的多。

只是回想一下這幾天她瞭解到的情況,這麼一搞,他們在北平也沒什麼東西啊,除了吃食堂,那就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她必須要想辦法掙錢。

第二天,李稻花準備出門轉轉,看看有沒有什麼賺錢的門路,儘管她知道這希望十分渺茫。

79年,雖然改革開放的號角已經吹響,但是各方面依舊十分嚴格,從上到下,都不敢大動,一切都要慢慢摸索前進。

這個年代,北平還沒有後來那麼多的高樓大廈,也沒有那麼多的人,李稻花在北郵這地界也算是一戰成名。

到校門口的時候,突然被門衛叫住,說是有她的信。

“我的信?哪來的?”隨口問著,李稻花接過信,上面的字清秀得體,看起來是練過的。

信是北平日報寄來的,隨信的還有幾張鈔票,不多,信裡清楚的寫著是給她的稿費。

“哎呀,李作家厲害了,稿費可不是誰都能拿的。”

門衛興奮的向李稻花科普,在北郵,他見過的拿稿費的不是一個兩個,按理說沒必要這麼興奮。

可那些拿稿費的,哪個不是文曲星下凡,有文化,有學歷,像李稻花這樣剛從農村來北平的婦女拿稿費,他還是頭一次見,讓人莫名有種親切感。

北郵門口,冬季人們通常來去匆匆,認出李稻花也沒工夫打招呼。

開啟信封,看著裡面的幾張錢,李稻花腦海中靈光一閃,對呀,她可以繼續自己的老本行,給報紙雜誌供稿!

最近她在家裡也看了不少報紙,沒有電腦手機,報紙是家裡為數不多可以打發時間的東西。

實話實說,報紙上很多文章還不如她呢,當然,比她厲害的也不是沒有。

這個年代,文化人本來就不多,儘管報紙已經是優中選優,想每篇文章都非常優秀也是不可能的。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就算是作者本人,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每篇文章都保持最好的水平。

不過供什麼稿她還要好好想想,最好還是緊跟熱點爆點,作為自媒體供稿人,她最擅長的就是這個。

熱點爆點也最容易出成績。

捏著稿費,李稻花也不出去找工作了,直接轉頭去圖書館,她需要更多、更新的報刊雜誌來讓自己瞭解文化市場。

圖書館裡,歐陽遠在忙著幫學生們做登記,北郵的學生多,到圖書館借書的人也多,人們如飢似渴的從書籍中汲取知識,也就使得這時候的圖書管理員格外忙碌。

看到李稻花進來,他還以為是來找自己的。

“有什麼事嗎?”

“最新的雜誌報刊在哪部分?”

“那東西不能拿回家,家裡的報紙是以前老頭子自己訂的,我來之後沒訂。”

李稻花詫異的看一眼歐陽遠,原身以前還有愛佔便宜的毛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