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7章量子纏繞宏觀化!

包括板子承受的衝擊力,發現計算是湮滅前,也存在動能比理論值偏高,隨著距離的推遠動能偏高幅度會大。而動能和理論值一樣的造成衝擊力的時候的板子的位置,標為進入黑核桃視界。

而第2個階段大約推定已經加速到100倍光速之後,而100倍光速之後有個速度躍升!直接躍進到1000倍以上光速。這個地方被標定為疑似黑核桃的奇點。

而雖然黑核桃很小,那麼邊緣和中間是不是一樣呢?這可是瞄準1000個天文單位之外的一個核桃,對於發射粒子的精確度提出了巨大挑戰,而且還起碼更精確的將黑核桃劃分為100個區域,分別瞄準其中的全部區域重新測定一組距離,速度,加速度,奇點等等。

在這一階段的實驗裡,雲起超算發揮出驚人威力,連梅蛙2都不能實現的精度保障,雲起超算做到了。發現在不同的部位進入視界確實會有不同,但是到了奇點之後,無任何差別。

而後由志2蛙提出用有質量的粒子,於是又有幾組質子實驗的黑核桃實驗。有質量的粒子發射起來要麻煩很多,而且速度最多達到亞光速。這延長了之前的等待過程。這個實驗是志2蛙最想做的,這決定了他腦海中武器的能量級別。

但是這遭到了一定的反對,畢竟黑洞是吞噬成長的,喂的越多長的越快,起碼在觀測一般大質量黑洞是得到了這樣的一個結論的。當然目前的程度貌似並沒太必要擔心,所以實驗還是做了。

在確定黑核桃視界的時候貌似是差不多,而進入之後加速度降低了很多,但是到達奇點的時候伽馬射線暴的強度遠遠大於理論值。E=MC平方,而這裡大約達到了M乘C的最少16次方,之所以說最少16次方,因為整個實驗裝置被撞擊帶來的高能量炸壞了!

罐子破了個口子!內部都是接近絕對零度的膠體快速洩露出來,外部溫控冷卻的一些裝置快速過熱甚至出現起火,詭異的藍色冰火。還好志2蛙手疾眼快的拉斷電源,火勢被低溫快速撲滅。一大群人趕緊逃離。之前的實驗室整個被冰凍住了。

之後他們計算,首先已經E=MC方,因為出現超過光速,改為實際速度S的方。而奇點之後,質量或者說物質本身出現了改變,引起實驗這邊的纏繞質子也有所改變,但是這2個改變是不是完全一樣,又暫時不知道。

而且按照爆炸最後殘留的感測器資料看,其他得到3種可能性。一種是能量較理論值高出了光速的幾個平方,那麼這個加速的某種力的做功疊加進來。二種是質量在這個變化中也是幾次方的起作用,按理論有質量的物質是無法進入超空間的,那質量的能量轉化與普通世界的轉化有所不同。第3種是維度空間的能量釋放!

當然這次爆炸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克莉斯的錢花光了。。。。

嗯,很多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膠,還有巨大的罐子,溫控,磁控,以及大屋子,還有造成汙染和破壞的賠償。。。。。

總之沒錢了。

不過,接著的資金開銷有財大氣粗的梅斯先生承擔,另外還有更財大氣粗的梅蛙2也來承擔。而遠期收益等等給克莉斯佔2成。畢竟她是專案的發起人和初期全資投入者。梅斯先生和梅蛙2總督各佔1.5成,而林德志新明妮卡爾斯他們4人是每人1成,而最後一成是歸最高委員會。

而後志2蛙向最高委員會的前沿科學委員會也就是M先生負責的委員會,提出一個實驗構想,就是量子纏繞的宏觀化。在200多年前曾有科學家實現過,但是這個領域的進展並不突出,只是一些型別的可以實現。

而志2蛙要做的是,類似一個串聯機制的量子纏繞實驗,發出2對纏繞量子,2和B1.B2其中A1直接以某宏觀物體為介質,選用的以環形碳鏈分子的製作的半導體作為介質,A2和B2在同一塊鋁薄上,B1再另一塊環形碳鏈分子的半導體。A1和B1的半導體介質也放上鋁箔,這樣理論上會發生類似串聯的共振,使得不只1對量子出現共同纏繞的特性。而且可以作用在鋁箔上。實現2對量子以及3塊20微米的鋁箔的量子纏繞宏觀化!

只要這個實驗成功了。那麼志2蛙心中的武器就快出現了。

實驗取得了預期的效果,3個只不過想到了武器化的不只志2蛙一個,實施這項實驗的M先生也想到了只是和志2蛙想的不同。

M先生是覺得可以進一步增加量子數量,多量子共振然後作用到更宏觀的物體上,然後可以給桃園星的一眾蛙人形成一種緊箍咒!

如果可以形成的話,就可以很好的回答,“憑什麼聽你的?”。

而這項實驗的結果由徐雷獲悉之後,又告訴了明妮互助會。複數級的量子纏繞,以及宏觀物質的量子纏繞,還有量子纏繞的串聯這些知道之後。

那麼下一步嘗試並聯,等等一系列實驗,由明妮互助會提出。

最後結果是成立一個聯合實驗負責組,由明妮互助會主持,在之前基礎上增加M先生的委員會參與進來。M先生考慮到這個專門做這一系列實驗的組織已經有了志新,志2蛙,於是把志1也派來了。3個志新湊在一起。。。。。

隨著一系列實驗的進展,梅斯先生和梅蛙2同時兼顧自己在神經學細胞學,以及神經元積體電路的專業特長,開始考慮將量子糾纏的一系列特性用到神經元積體電路。而梅斯先生會更偏理論一些,開創了“量子大腦動力學”“量子意識”等等研究,正式將生物學,醫藥學從分子時代推進到量子時代。

而明妮也在考慮的是細菌微生物,神經元網路,以及量子纏繞的綜合應用。而她得到了3位志新的幫助。

克莉斯則是和林德還有卡爾斯致力於黑洞,超空間等等基礎物理領域的探索。

PS:2018426在著名科學雜誌《自然》刊登的一篇論文或許將顛覆經典力學與相對論,芬蘭物理學家首次在宏觀物體上實現量子糾纏。

芬蘭阿爾託大學應用物理系教授Mika Sillanp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完成了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實驗,Sillanp教授將兩個矽晶片上的金屬鋁片製成的振動鼓膜,透過某種科學手段實現了微觀量子世界中才能出現的量子糾纏,兩個鼓膜的直徑達15微米,這幾乎接近於人類頭髮的直徑長度,兩個鼓膜在人眼的觀測下都是清晰可見的,Sillanp教授宏觀物質的量子糾纏實驗引起了全世界物理學家的關注。兩個鼓膜的糾纏狀態持續了長達半個小時的時間。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