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蘇先回答了黃京的疑問,“有,現在很多電視劇劇本都這麼寫。”
“這能叫劇本嗎?動作表情什麼的都限制了,演員還怎麼自我感受?”
黃京是第一次聽說這種劇本,要知道演員在表演的時候,除了劇本上的東西,經常還有一些需要他們進入角色後,根據臨場拍攝的感受來自由發揮。
這些臨場發揮很多都比導演事先設計好的還要貼合作品和人設,往往都能成為電影中的亮點。
所以,他對劇本做這些硬性要求感到驚訝和不解。
林蘇進圈就跟著陳文生學習,所以寫的劇本都是傳統劇本,也一直以為大家都這樣,直到有一次看到文學組那邊收到別人的劇本投稿,她才知道原來圈裡有多種劇本格式。
後來她問了陳文生才知道原因。
林蘇解釋道:“傳統的影視劇本源於話劇劇本,就是簡單的時間、地點、人物、對白和情景描寫,很多鏡頭裡的內容細節需要表演者自己去填充和完善。”
“但近幾年來,參演影視劇的並不只有科班演員,或者科班演員也不全都會表演,不少人在演戲的時候缺乏自主創作思維,也沒辦法代入劇本和人物,表演的時候很多表情和動作都很僵硬,最後影響了作品質量。”
“這類情況出現多了,投資方就想了辦法,要求編劇把這些細節東西也寫進劇本,演員就照著表演就好。”
“慢慢地,圈裡很多編劇為了迎合投資方,也都這麼寫,所以現在圈裡很多劇本都是這樣的。”
當初,她和老師還討論說,這類劇本可以叫式的劇本。
秦正風聽了她這些講解,終於明白了,“這類劇本一開始是為了方便演員演戲的。”
“連這些都做不好,還當什麼演員。”黃京對這個情況始終難以接受,也覺得現在的影視圈越來越不如以前正規了,演員和作品也是如此。
林蘇苦笑一聲,這話要是別的新人說也就算了,黃導可是圈裡老人怎麼還這麼天真呢。
她忍不住提醒:“黃導,你應該很清楚資本的力量。”
黃京瞬間就不說話了。
是的,他走到今天比誰都清楚在這個圈子裡光有實力還不夠,但他也堅信沒有實力也是不行的,除非有資本樂意永遠強捧你,否則早晚都得歇菜。
而秦正風更關心的是自己公司裡的編劇,所以和林蘇說:“你哪天有時間和我們公司的編劇交流交流,讓他們改寫這種真正的劇本。”
他覺得大家各司其職最好。
編劇就寫劇本,導演導戲,演員表演,誰都不用分擔他人的工作,同樣的,該自己的工作誰也沒資格偷懶。
林蘇笑著搖頭,“沒必要,秦總,傳統劇本有模板在,編劇都知道。只不過現在圈裡的情況是筆雖然在編劇手裡,但怎麼創作卻由不得編劇自己。”
式劇本就是一個現實的例子。
秦正風被林蘇最後一句點醒,這事的決定權其實在公司。
林蘇又繼續說:“秦總,其實你也沒必要糾結怎麼寫劇本,格式不是重點,內容才是王道,就像現在,你拿我這個劇本和你公司裡的優秀劇本比一比,孰好孰壞也是一目瞭然。”
“我覺得你與其在意這種形式,還不如想想怎麼提高劇本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