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0章 關於橋頭鄉的發展規劃

坐在小車上,看著田間景色,江雲皓不禁暗暗感嘆。

橋頭鄉,之前是掖南市重要的玉米種植基地。

這裡每年四月初播種春玉米,五月下旬播種夏玉米。

其玉米產量,冠絕掖南市。

即便是在整個寧臺市,也是首屈一指。

不過,玉米作為經濟作物,單價上還是太低了一些。

再加上全國各地幾乎都有產出,普遍性較高。

因此橋頭鄉的玉米產量雖高,卻沒給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太多的幫助。

這麼多年,一直不溫不火。

這次市裡決定新設高新區,將橋頭鄉也包括其中,李書記就有讓江雲皓大刀闊斧去改革的意思。

主動求變,總比以後被逼著不得不變要好。

高新區設立之後,招商引資的幾個重點企業,幾乎都在市區劃過來的三個社群轄區內。

白馬鄉,也分到了兩家不錯的企業。

只有橋頭鄉,目前引進的企業還是為零。

這倒不是江雲皓偏心,實在是橋頭鄉的工業基礎差了點。

想想,一家智慧化工業企業落戶在這裡。

人家的員工出了廠門,一眼望去全是高粱地、玉米地,那也太違和了。

因此對橋頭鄉的規劃,江雲皓覺得暫時還是不要放新能源企業。

一來,自身出貨和配套廠家送貨都不方便。

再一個,也容易對橋頭鄉的青山綠水造成汙染。

倒是新農業和相關機械裝置製造企業,在這裡有很適合的土壤。

當然了,這類農業裝置製造企業,目前叫得上好的基本都是國字號。

這樣的企業各個眼高於頂,想要請人家過來不是那麼容易,只能是一步步來。

這次如果能夠說動掖南市,將白馬鄉、橋頭鄉的高速給一攬子建起來,說不定就有戲了。

江雲皓在副駕駛上默默想著橋頭鄉規劃的時候,後排李莉、賀延菲也在低聲探討著工作。

今天和王晴梅會晤,不是正式公幹,有一定的私人性質。

因此乘車的時候,江雲皓主動坐了副駕駛,將後排空間讓給了兩個女同志。

李莉和賀延菲這會兒討論的是白馬鄉的拆遷問題。

隨著高新區不斷有企業引進,白馬鄉也被圈了不少地。

圈了地之後,就涉及到了拆遷的問題。

這年頭,正常的拆遷,都還會有爭議。

更何況高新區這邊,擺明了未來是寸土寸金。

村民們也都聽到了一些風聲,當然不樂意按照目前的市場價出讓土地。

可他們要求太高的話,鄉政府又不可能同意。

於是一些爭議自然而然會產生。

這個問題,光靠白馬鄉政府,肯定沒辦法解決。

高新區管委會班子裡,分管民政、農業農村、拆遷安置的是副主任陳宜虎。

但只靠陳宜虎一人,顯然不夠。

江雲皓聽他彙報了幾次,知道這個問題對他來說很棘手,於是又安排了李莉、賀延菲二人幫助他一起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