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群臣也都反應過來了,他們反應過來後,不用崔少卿再解釋什麼,他們也不會再敵對崔少卿了。
因為從剛才的情況,已經足夠說明一切了,大家看到了利益,所以都要去種植棉花,如此,一切不都已經很明白了嗎,崔少卿推廣棉花的種植很成功。
李世民看到這種情況,點了點頭:“朝中的一些官員想要種植棉花,這個朕是支援的,不過朕先說好,這些種子你們買回去之後,不準再繼續販賣,明年也必須把這些種子給種上,若是讓朕發現誰的地裡沒有種植棉花,那就別怪朕不客氣。”
現在棉花很風靡啊,這些官員就是加一點價錢,把種子賣了,也是能賺不少錢的,只是這樣一來的話,對於種植反而是不利的。
所以李世民才加了這麼一個條件。
不過,對於那些官員來說,他們覺得李世民的這個條件沒啥用,畢竟棉花種出來後得到的利益,可比賣棉花種子要賺錢多了,他們不可能傻到去做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的事情,棉花明年他們種定了。
說完這些之後,朝會便結束了。
其他官員離開後,李世民把崔少卿留了下來。
“少卿啊,你的這個辦法很不錯,讓大家看到棉花能夠帶來利益,他們自然就會蜂擁著去種了,不過我們大唐的棉花種子不是很多啊,現如今這種情況,怕也只能在那些權貴之間種植了吧,只是這樣一來,百姓何時才能夠穿上棉衣啊?”
因為此前第棉花並不是很重視,所以司農寺種植的棉花很少,這種子也就百十來斤左右。
今天賣出去了幾十斤,司農寺留了一些,然後就沒有了。
如此,想要大面積推廣,是有些困難的。
崔少卿道:“聖上不必擔憂,三五年內,棉花可在大唐各地種植開來。”
“三五年就能推廣嗎?”
“不錯,如今那些商人怕也已經看到了棉花的利益,他們很快就會趕往西域諸國,採購棉花種子,如果他們速度快的話,應該不會耽擱明年棉花的種植,到時候,我大唐種植上萬畝的棉花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明年上萬畝,後年可能就會更多,很快,大唐各地都種植棉花,這棉花也就變成和小麥一樣普遍的農作物了,家家戶戶穿上棉衣,應該不是什麼難辦的事情。”
前幾年,那些普通百姓肯定是穿不起棉衣的,不過以後嘛,他們只要肯努力,肯定是有希望的。
聽完崔少卿的這些分析後,李世民覺得崔少卿說的很有道理,這種事情嘛,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慢慢來,總會好起來的。
明白這些後,李世民也就釋然了許多。
“少卿說的有理,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你說的辦吧,朕相信你,此事全權交給你了。”
“多謝聖上信任,臣一定不會讓聖上失望。”
兩個人這樣說完之後,崔少卿才終於離開。
而此時的司農寺,那些預定了棉花種子的人,已經在趕了過去。
為了能夠買到,他們下了朝沒有回家吃飯,就先去了司農寺。
司農寺這邊的人看到這種情況後,都有點佩服他們的少卿,他們覺得他們的少卿真是厲害,不僅賺了錢,還把棉花的種植給推廣出去了。。
這樣的本事,試問誰有?
對於崔少卿,朱圓是越發的佩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