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一十二章工作間

原四海的話讓我一下子就精神起來,那顆青銅頭顱,果然有門道。

“我有點急事,你們三個先吃,如果我忙完了,及時趕回來,要是忙不完,明天我請客。”我打了個招呼,站起來就想走。

“你這麼搞,就是脫離群眾。”老王攔著我不放。

“排了一個多小時才排上,一口不吃就要走,你是不是傻。”寧小貓也拽著我的胳膊:“好歹吃兩口啊。”

盛情難卻,我只好坐下來,陪著他們吃了一會兒。只不過心裡有事,吃也吃不安生,張莫莫看我魂不守舍的樣子,就做主讓我先走了。

我風馳電掣的趕回原四海的家,到家以後,原四海正跟程盛在喝茶。

“程師傅。”我這頓飯都吃的心急火燎的,到了之後一分鐘都等不住,開口就問:“那東西是怎麼回事?”

“別急,喝口茶,程師傅也剛剛閒下來。”原四海給我倒了杯茶,坐下喝了兩口之後,我也覺得自己有點毛糙了,東西就在這兒,早一會兒晚一會兒都跑不了,急也不急在這一時。

我們三個人坐下來喝茶,我的心也平靜了些。隨口聊了聊,我想知道這顆青銅頭顱的詳細情況,就跟程盛詢問。

“程師傅,這個東西,能看出來大概年代和出處嗎?”

“這個東西,挺怪的。”程盛六十七八歲的年紀,身體挺健康,人也很和善,可能是覺得這樣說著說不清楚,就放下茶杯帶我來到工作間。

青銅頭顱經過程盛的修整,表面能清除的汙垢以及銅鏽,全都清除掉了。大眼一看,我就覺得青銅頭顱比我剛帶來的時候小了不少。它原來是有籃球那麼大的,經過修整,現在跟一顆正常人的頭顱大小差不多。

這顆頭像五官俱全,只不過少了一隻耳朵,我不是相關的專家,也無法從這上面看出什麼道道來。

“這個東西的年代,不好判斷。”程盛戴上老花鏡,說道:“老周家的貨,我見過不少,相比而言,這東西鑄造的比較粗陋,不太正常。”

先秦時代的青銅三朝裡,夏朝就不說了,主流歷史界不承認。從商朝開始,青銅就是國家管控的珍貴物資,負責鑄造青銅器的作坊,都是官方的,沒有民間的冶煉作坊鑄造青銅。

青銅器主要是禮器和祭器,這都是絲毫不容馬虎的,所以冶煉場所有嚴格的要求,也就催生了青銅冶煉的發展。我帶來的這顆青銅頭顱,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鑄造的,雖然什麼都不缺,但談不上精美。

程盛說,這顆青銅頭顱鑄造的時候,冶煉技術比較落後,礦石雜質比較多,合金比例也不標準。

“那就是說,這東西是很早以前的東西?比商周還要早?”

“也不能這麼說。”程盛搖了搖頭,說:“鑄造的粗陋,跟冶煉技術以及礦石質量有關,我自己認為,可能是地區差異。”

商周兩朝,都是封邦建國制,有些地方,可能冶煉技術發達,有些地方相對則落後,現在如果沒有具體的物證來表明這顆青銅頭顱鑄造自何時,那麼僅憑經驗是不能做最後判斷的。

“剛才四海在電話裡跟我說,這個東西有一點蹊蹺,是哪兒有問題?”我一看糾結青銅頭顱的年代可能不行,就轉入了正題。

“是這裡。”程盛在青銅頭顱額頭上方比劃了一圈,說:“這裡有一條縫。”

“一條縫?”

“對,是一條縫。”

程盛說,這顆青銅頭顱跟別的青銅器不太一樣,很多青銅器在鑄造的時候,因為器具本身比較大,所以沒有那麼大的模具,需要分批澆築,最後熔鍊成整體。這顆青銅頭顱,體積不大,本來應該用一次性澆築法鑄造出來的,但是偏偏分成了兩次鑄造。

也就是說,這顆青銅頭顱不是一個整體,分為兩個部分。古代的冶金技術,講究實用,因為沒那麼多時間和資源搞那些花花腸子,能一次解決的事兒,不會脫ku子放屁,分成兩步來。既然這個東西分成了兩部分,那就說明,肯定有分成兩部分的理由和必要。

如果按照程盛的經驗,這顆青銅頭顱的裡面,可能會有文章。這東西鑄造的時候,冶金技術就不發達,還非要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拿腳後跟想想,也有問題。

“那以您的意思?”我指了指青銅頭顱上面的那條縫:“內有乾坤?”

“這個我只是隨口說說,你不用認真,主意還是得你自己拿。”程盛呵呵一笑:“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件老周家的貨,要是真弄砸了,我可吃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