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正失落著。
劉寬所說的道衍、袁珙、鄭和、張玉等人,都應該是他的人——哪怕他如今不可能再靖難奪位了,這些人也可充作他將來就藩海外的班底啊。
如今即為父皇所知,只怕都會被提前找到,提拔任用。
如鄭和那般還是個孩子沒長成的,估計也會培養著,留給大哥用。
他再想拉攏過來別說極難,還犯忌諱。
如此心境下,再聽見老朱這番話,且難以從其面色上看出喜怒,朱棣是既緊張、心虛、畏懼,又覺得委屈。
於是拱起手,悶悶地道:“父皇,就算劉寬所講都是真的,也都是後世之事,如今不可能再發生了。”
朱元璋道:“怎麼,聽了那麼多,你還懷疑劉寬故意編造後世之事構陷你?”
朱棣回想今日劉寬所講諸事,發現雖然他二子、三子爭奪皇位之事很氣人,好聖孫也名不副實讓人氣得直咬牙,可關於他本人的卻大多是好話、讚譽。
劉寬若真想構陷他,大可瞞下他那些功績不說——反正後世之事僅他一人知道,他怎麼說都無人能證偽。
於是搖頭,“兒臣並不懷疑劉寬所言。”
朱元璋哼道,“那你為何這副氣鼓鼓的樣子,莫非是不甘心,對你大哥的位子還有想法?”
想到自己在後世靖難奪位之事都被父皇、大哥知道了,朱棣也沒那麼的怕——他心裡也確實有些不甘。
便道:“既知後世之事,兒臣對大哥之位絕無想法,雖有不甘卻非覬覦儲位——那劉寬所講的幾個人才本應是兒臣的班底,希望父皇手下留情,留一半給兒臣用。”
朱元璋皺眉,問:“留一半給你用?用來作甚?靖難嗎?”
朱棣氣道,“父皇若還信不過兒臣,將兒臣圈禁了便是,何必一次次詰難?”
看朱棣委屈、生氣這樣子,朱元璋心軟了。
說到底朱棣也是他的兒子,還是目前諸子最像他的一個。若非為了避免子孫為皇位相殘,為了大明江山穩定傳續,傳位於朱棣也不是不可以。
但傳位嫡長乃大明根本國策,是不可能更改的。
朱棣就算有再大的才能,也只能委屈他了。
朱元璋心中暗歎了聲,道:“行了,不過問了兩句,瞧你委屈的,跟苦媳婦般——你既無心儲位,還要那幾個人有何用啊?”
朱棣心中鬆了口氣,當即解釋,“兒臣覺得劉寬所言海外封藩之事甚好,願做大明第一個到海外去的藩王。”
“向父皇求取那幾人,是希望將來到了海外能有幾個得力的幫手。”
朱元璋聽此,心裡也鬆了口氣。
‘老四既然贊成封藩海外,還要做那第一個去海外的,應是真對皇位絕了心思。’
‘就算他還有些心思,只要將他封得遠一些,將來他想打回來也不容易。’
‘海外墾荒繁衍建國——劉寬那小子說得挺美,實際上哪有那麼容易?藩王真到了海外,非數代人之功難以勢大。’
‘待數十年、上百年後,只怕老四的子孫就沒打回來的心氣兒了。’
想到這裡,朱元璋道:“除了那道衍和尚,其他人尚且不知在哪裡呢,你急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