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午,楊奶奶開始做飯。
楊奶奶就是第一次買肖清荷折耳根的那位老婦人,她曾經在計生辦上班,現在退休在家帶孫子,兒子頂了她的班。
由於現在國家在實施計劃生育,家裡就一個小孫子,楊奶奶自然是愛得不行。
也是由於太寵孩子了,使得他要什麼就給買什麼,搞得現在孩子整天零食不離嘴,飯菜反而是吃不下了。眼看著小孫子從小時候的胖乎乎變成現在的乾瘦,楊奶奶就著急上火。
買了菜回去,她就打了一個雞蛋,準備給孫子做一個蒸蛋。
橙色的蛋黃滾到碗裡,她驚訝的道:“竟然又是一個雙黃蛋,看來那家賣的雞蛋的確是好,下次趕集跟她說說,一毛二的話,我就全包了。”
抽了一雙筷子,順時針將雞蛋攪成蛋液,將上面的泡沫撇掉,加入大半碗溫開水,滴上幾滴香油,拿碗蓋蓋上,放鍋裡蒸。
飯菜剛剛做好,媳婦就領著孫子回來,楊奶奶瞅了一眼,沒看到兒子,問道:“正平還沒回來?”
邱曉晴說:“說是半山村發現一個躲二胎的,他們去抓人了。”
楊奶奶喟嘆道:“哎,作孽喲。”
楊奶奶退下來的時候,還沒開始實行計劃生育,兒子頂崗不久,官府就開始嚴抓計劃生育,一年不知道要強制流產多少胎兒。
她總覺得這樣的事情做多了是要遭報應的,有些後悔讓兒子頂崗了。但是不頂崗又能幹嘛呢?能吃公家飯,是別人求都求不來的好事。
私下裡,她每年都要去廟裡燒香拜佛,給家裡人消災祈福,還時常教導兒子,能睜隻眼閉隻眼就儘量別太較真,大家都不容易,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邱曉晴冷淡的道:“國家制定了政策,也跟大家宣傳到位了,他們自己要違反,又怪得了誰?說到底還是封建思想在作怪,重男輕女,定要生個兒子才幹休,不值得同情。只可憐那些女人,傷身又傷心,還要被家人埋怨。”
邱曉晴自己就是女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沒少吃重男輕女的苦,對此格外的痛恨。
她很清楚,自己得虧生的是兒子,要是生的女兒,在婆家的地位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穩。
她的同事李娟,家世也好,人才也好,又是吃公家飯的,當姑娘的時候,真的是一家有女百家求,出嫁之後,婆家對她也是好得不行,公公婆婆對她輕言細語的,丈夫對她也小意溫存的,讓人羨慕不已。
然而,生了女兒之後,婆家那嘴臉就完全變了!公公婆婆整天指桑罵槐,說她斷了老黃家的香火,丈夫也對她動輒打罵,原本嬌俏活潑的一個姑娘,現在變得陰鬱內向,時常見她以淚洗面。
可是,生男生女,本是男人的問題,為何要把一切罪過強加在女人身上?
楊奶奶嘆息道:“不說這個了,小俊餓了不?奶奶今天給你蒸了個雞蛋,是雙黃蛋呢!”
“雙黃蛋?運氣這麼好?”
“可不是麼,今天賣蛋的那家人,在菜市就打了兩個雞蛋出來,都是雙黃蛋,回家我打了一個,也是雙黃蛋。”
楊奶奶一邊說起今日買菜的趣事,一邊上菜,當把碗蓋揭開時,一股濃郁的淡香味撲鼻而來。
“奶奶,什麼東西這麼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