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基礎是什麼?
是0~9的十個數字嗎?
不,並不是。在學會認這十個數字之前,人必須學會分辨這些數字的大小。
判定“大”和“小”,也就是判定“是否屬於小於某數的數字”。
比數字更加基礎的,是邏輯。
“把握住‘是’和‘否’,就相當於把握住了計算機中的0和1。只有這個……不能丟!”在思考的過程中,王崎又被過去的記憶打斷了幾次:“既然記憶已經混亂了,那就乾脆放棄整理!”
“無論是前世的,還是今生的,都不要管,想都不要想!但凡是‘經驗’,就直接捨棄!”
“而如果是‘知識’,我暫時無法理解的,也通通捨棄!”
在設定了“我是誰”這一大前提之後,王崎便可以在熵流的衝擊當中保持真心不亂,真靈不昧,在這之後,便是透過數學邏輯與集合論在意識中重新組建“秩序”!
“最開始、最基礎的邏輯就是‘是’和‘否’的一次判斷,判斷是否屬於集合A……”
“‘或’、‘且’、‘非’就是兩個集合的三次判斷,‘是否屬於集合A’,‘是否屬於集合B’以及‘是否同時屬於集合A集合B’……”
……
一般人等遇到心魔四起的時候多半會選擇觀想。觀想劍意斬殺心魔、觀想琉璃焰燒盡心魔,等等。而王崎推演邏輯,本質上也是一種觀想。
但是,王崎這算不上觀想的“觀想”,實質上比普通修家的觀想法更加接近本質。僕人的觀想法,不論是觀想寶劍烈焰還是明月清風,都不過是想象“記憶中已經存在的概念”,是對自己施展的幻術、催眠術。而王崎推演邏輯,是從根源上把握意識、思考意識本質!
實際上,這也是王崎幸運之處。他並不懂尋常的觀想法,所以才第一時間使用了最正確的應對方法。要知道,他身上的妖邪不是尋常心魔化形,而是秉承宇宙熵增而生的魔中之魔。他甚至不能算是生命,而是一種異常的熵增現象!觀想法觀想出來的幻覺不過是具體物象,又怎能對付“熱寂”?
能化解無序的,只有秩序!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崎開始一點點奪回自己的意識。
由於在全心全意的推演邏輯,王崎根本沒有去關注“眼前”的景象。對他來說,這無端湧出的過去記憶全部都是幻想,都是幻覺。
因此,他也錯過了自己反擊引發的景觀。
光包圍了他。
從王崎開始進行邏輯推演的時候,他意識中代表“自我”的部分就自己發出了柔和的光。光並不熾烈,而是如同冬春之交的陽光一般柔和。
但是,混亂的熵流卻如同積雪一般,在這光面前直接消融。
生命是負熵現象,而其負熵來自環境,更精準的說,主要是來自“進食”這一獲取能量的過程。而生物圈最初的負熵,就是來自陽光。
這是與陽光相若的生靈之光,是源自秩序、源自邏輯的妖嬈之光!
意識影響魂魄。當王崎意識領域出現那負熵的光之後,王崎原本開始飛散的魂魄也止住了崩碎的趨勢,裂痕漸漸消弭,魂體也不再震盪。
然後,同樣的光出現在了魂魄之中。那不再是隻有王崎一個人能夠看到的觀想之景觀想之像,而是實實在在的、具有物質性的光芒!
魂魄駕馭法力。
絲絲縷縷的白光照入王崎體內。天演圖錄法力如同草木幼芽一般,將這些許光明盡數吸收,化作自己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