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過為期一天的試探之後,王崎也逐漸試探出那個神秘機制給予先天道德之力的規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那個神秘機制給予我們先天道德之力的標準,並不是作為的文學價值或者玄學價值。”王崎如此肯定到
為了驗證這一點,他特地選擇了六祖慧能的兩首佛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以及“慧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若是論文學價值,這首佛偈基本是沒有的——且不說它這近乎大白話的措辭,這兩首偈子,都是禪宗六祖針對別人的偈子寫的,沒有相對的公案做背景,不知道關於神秀禪師與臥輪禪師的佛偈,光是這兩個打油詩一般的東西,還真稱不上文字。
但是,這兩首佛偈在玄學上的價值,卻是無可估量的——嗯,至少就王崎有限的眼光來看,是這樣的【當然,這也是因為他就記得這兩首,中學生課外讀物】
而這兩首佛偈和李白的《靜夜思》相比,獲取的先天道德之力卻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倒是文學意義十足,號稱“孤篇橫絕”,但是,它之所以能夠提供極多的先天道德之力,純粹是因為它長。
另外,這個獲取的道德之力,似乎是與本世界的文化背景有關。
王崎隨意從自己的記憶當中,找了一些本世界二三流詩人寫的詩句【王崎學識字的時候在自己家的書房裡看的】。這些詩句教給那些凡人之後,獲取的道德之力,卻比地球上一干詩仙詩聖詩鬼詩佛的傳世名作還要高五分。
這並不是因為這個世界文道昌盛——相反,大家都修仙去了,有才情又肯花心思寫詩的人反倒不多,至少,在王崎看來,兩個世界的文化氛圍還沒有相差道這個世界的三流詩人就可以吊打前世文豪的地步。而他理科生的鑑賞能力也確實是認為,能夠讓他記到現在的前世詩詞更加優秀。
而在教的時候,王崎卻發現了一個現象。若是他選取的詩,是在最近兩千年內作的,那麼教出去之後獲取的先天道德之力就比地球詩歌幾乎沒有差別。而若是一萬年前的兩千年前的詩歌,特別是三千年前的詩,那教出去之後獲取的先天道德之力就明顯更多。
“嗯,他們是靈凰島過來的……”
“對於他們來說,怕是最近兩千年的文化,基本都沒機會接觸的。所以,就‘文化背景’這一條上,最近兩千年產生的詩句,對於他們來說,和地球詩句,差得也不是很遠。比如說呵斥古修殘暴的詩歌……”
“而更早一些的詩歌……他們多少知道一點文化背景——雖然他們的受教育程度非常低!”
又就是說……這個給予先天道德之力的機制,有一個給予標準。而這個標準,就是看你給另一個個體傳遞了具有多大資訊量的內容。
而這個“多大”,評判標準卻不再傳授者這裡,而在接受者那兒。
就比如說“扭結”。王崎曾嘗試將節點在六個以上的扭結的打法交給那些孩子。可是,這獲得的先天道德之力卻意外的很少,和教小孩子翻花繩差不多,遠不及說文解字來得多。
可若是在王崎的主觀評價來看,他交給那個小孩子的幾個繩結,卻蘊含了極高的數學奧秘。這種只要空間支援人類幾何學存在、不管在那個宇宙都有用的東西,在王崎看來,比任何詩文都有意義。而且,這裡面還有許多萳族的附加文化。
可王崎不說的話,這一層附加文化就沒有任何加成。
而他教其他的人用繩結結萳族詩句“朋友啊,你將未來託付於誰”的時候,只要他不說出這一層含義,只說是繩結,那麼獲取的先天道德之力就還在“翻花繩”的層次。
可若是他說這是“南邊一蠻族的密語寫就的詩句”後,獲取的道德之力就蹭蹭蹭上去了。大道了“教授若干生僻文字”與“單獨句子”的程度。
“這機制根本就不客觀。”王崎思考道:“而且它的評判條件裡,也沒有考慮到不同種屬不同文化——它的資料庫裡沒有萳族,也沒有神州大地全貌。‘南邊一蠻族的密語寫就的詩句’這個‘知識點’根本就是我胡編亂造的,但是它居然也認可了,也給予先天道德之力。”
自言自語這句話之後,王崎又點點頭:“而且我都說了這事胡編亂造的知識點,它也沒有收回多餘的‘先天道德之力’。”
——也就是說,在這個評價系統裡,假的知識也算知識、也可以獲得先天道德之力的加持嗎?
在這一瞬間,王崎又思考了好幾種試探這個規則的思路。
比如說,他會杜撰出一段完全不存在的歷史,與一段兩千年內發生在神州大地上的歷史,看看這兩種知識之間的區別,以判斷這個機制是不是真的完全不會區分真偽。
又比如說,他會分別教村民“地球的知識”和“純粹杜撰的知識”,看看一些只在地球有用的知識【比如說網路流行文化】在這套評價標準下,和純粹杜撰的知識是否有區別,以此來判斷它是不是偉大存在定下的、可以判斷“其他宇宙的有意義資訊”與“虛假無意義資訊”的差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