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調,原本是共用同一樂曲的不同歌謠,或者音韻上有相同聲調的兩個音。
這原本就是與樂律、音韻繫結在一起的詞彙。
而當初,中國的數學家在翻譯西方數學文獻的時候,就將,ogy——一類將一個可換群或者模的序列和特定數學物件(例如拓撲空間或者群)聯絡起來的過程,翻譯為“同調”。
將一個特定的序列【可換群或者模的序列】,即“樂譜”,與不同“概念”聯絡起來的過程。
這就是同調。
“同調”這個概念與原本就是代數拓撲學延伸之後結果,是布林巴基學派最初的結晶。
骨子裡刻滿了浪漫色彩的王崎自然會沿用這樣的詞。
蘇君宇完全沉醉其中。
對於他來說,這已經不是一首歌,而是無數首歌的合唱。
項琪見拉不走他,便和他一起呆了下來。
數個小時之後,終於,蘇君宇尖叫了一聲:“哎呀!”
昏昏欲睡的項琪驚醒了,道:“怎麼了?敵人來了?”
“不,超過我們在外面研究的範疇了……”蘇君宇喃喃:“已經到這裡了嗎?”
“有怎麼了?”項琪有些不解。
“師弟他引入拓撲的領域了……”蘇君宇喃喃:“他在同一拓撲與同調代數的發展嗎?”
“拓撲……”項琪瞪大了眼睛:“那不是連宗的嗎?同調代數……聽名字就是離宗的算學吧?這……這……這是什麼意思?”
蘇君宇搖了搖頭,眼睛盯著不斷擴大的草稿:“師弟很早就開始嘗試打破所謂的‘離宗連宗’差別了。這對他來說只是平常,但是……這也太快了!”
項琪瞪大眼睛,難以置信的望著伏在牆壁上的王崎。
或許是因為第一印象的關係,不管王崎聲名如何生猛,項琪都還當他是當初那個因為修古法而被自己上門“查戶口”的孩子。就算知曉王崎“厲害”,也多少沒有實感。
可看蘇君宇的表情,項琪卻突然覺得……
或許不是自己沒有實感,而是王崎已經在不知不覺之中,厲害到超越他的理解了。
王崎已經完全沒有閒暇感知外界了。他的心靈深處,彷彿燃燒著一團火焰——他全部的精神,全部的力量,都被這一團火焰吸引了。他燃燒著從心想事成那裡獲得的靈感,將之轉化為一處動力。
而他僅剩的意志,就在控制這這一股“力量”,趨勢它奔向一個固定的方向。
布林巴基學派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才發表的——理應由他的基派鑽研十餘年的東西。
越過不重要的細節,只攻略記憶中必須的節點……
在統合了過去同調代數和拓撲的諸多成就之後,代數K理論已經臻至小成。
而王崎卻沒有停下,而是依託這個由於“迸發的靈感”而突然具有極高完成度的“子集”,去一個更大的未知領域。
K理論。